本澳步行系統設計不夠完善

團體冀多聽市民意見做好優化
20/04/2017
35297
收藏
分享
團體冀多聽市民意見做好優化
團體冀多聽市民意見做好優化
團體冀多聽市民意見做好優化

澳門發展急速,人車數量大增,交通壓力日大,政府為鼓勵市民「步行優先」,興建多個步行系統,但有居民反映步行系統欠缺連接性或難找接駁位連接至其他區域,亦未能為旅客帶來太大用處,旅客一抵達本澳就會乘坐的士、巴士或發財巴,幾乎沒可能步行,當局在設計步行系統時,應要多聽居民意見和根據實際需要。

政府去年為改善連接新口岸區及中區至松山的行人通道,修建了一條步行系統,但實際使用率未如理想。 (劉凱輝攝)

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區頌兒、綠色未來會長袁嘉浩及街總副理事長謝美玲,昨日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與市民探討「步行優先」政策。區頌兒以本澳不少斑馬線設在道路轉彎位為例,其設計對步行者安全較低,會對居民步行意欲造成影響;袁嘉浩反映本澳道路舒適度有待改善,形容市民步行要「日曬雨淋」,即使市民出行路程步行較快,仍會選擇搭車;謝美玲亦認為,本澳步行系統未夠完善,部分市民和遊客步行時甚至要行出馬路,帶來一定安全隱憂,希望政府多聽取市民意見,優化步行環境。

城市規劃學會、綠色未來及街總代表,昨日出席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探討優化本地步行環境。 (劉凱輝攝)

開發地下步行空間

有市民反映本澳道路設計欠善,尤其長者雨天出街容易滑腳。亦有聽眾建議開發地下步行系統,並設有商戶、冷氣和輸送帶等配套,讓市民步行更舒適。區頌兒回應時認同開發地下步行空間,必須具備商業元素才能成功,並引用日本和台灣等地為例,地下步行系統連結地下鐵路疏導人流,但她指出由於本澳沒有相關計劃,能否吸引市民有待考究。她又稱,香港商業區的行人天橋成功分隔人車,但同時令市民在街上的活動減少,本澳可參考經驗及平衡當中的利弊。

天橋設置點不合理

政府一直鼓勵「步行優先」,有聽眾反映本地步行系統欠缺連貫性,指在東北區的步行徑很難找到一個接駁位走出去,由於該區交通繁忙,因此找一個接駁位連接步行至其他街區亦很困難。亦有聽眾指步行系統沒有為旅客帶來太大用處,因為旅客一到達澳門就會乘坐的士、巴士或酒店「發財巴」,幾乎很少步行;謝美玲回應稱,本澳部分行人天橋使用率不高,是不了解使用者的實際需要,她舉例如石排灣新城區的兩條行人天橋,在一頭一尾又不能連接停車場,以及沒有設置在巴士站旁邊,令使用者一下車就能使用天橋,所以設計上有關部門應多聽取居民意見。

增設行人專用區

另外,亦有聽眾反映人車爭路的現象,加上街上廢氣、安全性和指示不足等問題,影響居民步行意欲。袁嘉浩形容現時本澳道路設計是「車輛優先」,大部分道路被車輛「私有化」,居民道路使用權不足。他建議政府可設立如議事亭前地或義字街等行人專用區,將更多道路使用權交給市民,讓居民有更大的步行空間。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