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工廈」千萬間

大庇中小微企俱歡顏
30/06/2017
23927
收藏
分享
大庇中小微企俱歡顏
大庇中小微企俱歡顏

都說澳門土地金貴,不但無地建公屋,連政府部門亦要在外租賃單位辦公,撇開新城填海區不知何時落成的冀盼,撇開政府需要償還的88,000平方米「地債」,但另一方面,本澳卻又有大大小小的閒置土地300多幅,更重要的是,政府還有110幢可待利用的工業大廈,拿了一手好牌「同花順」,政府為何不用呢?若利用得當,支付不起高昂鋪租的中小微企,自當歡顏綻開,政府部門亦不用再蹈十年花50億元在外租地辦公的覆轍,一石幾鳥,共建和諧繁榮的特區政府。

這又得由上屆政府於2011年4月推出的《工業大廈活化措施》說起,當時政府鑑於上世紀70至80年代落成的工廈,隨著本澳工業式微,工廈丟空率高企,有意進行工廈活化,其時有兩套方案,一是將殘舊工廈拆卸重建成住宅大樓,供年輕人上樓,另一是改裝成辦公室或其他用途,供中小微企租用。

方案一出,首先是推高工廈租金八成以上,大部分工廈業主亦馬上封盤,囤地待高價而沽。更大問題是兩套方案都有解不開的死結,第一套方案必須要百分百業權人同意,而且細單位(60平方米以下)需要超過五成,另外三成土地面積,需要用作社會設施,方案對發展商來說,吸引力實在不大。

第二套方案本來可行,但卻又框死在條條文文的窠臼中。首先,涉及登記文的用途改變,又要整幢大廈所有業權人同意,試問有些業權人已過世、移民,又如何湊齊百分百同意?

另外,政府稱活化工廈,需要增加大量停車位,又要更新消防設備,一大堆規條限制,結果計劃推出三年至2014年停辦止,只有15宗申請,亦只得兩宗獲批,成功申請難比登天。

然而,情況在計劃停辦後,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情況,問題就出在那兩宗獲批的申請上,其一是位於黑沙環漁翁街一幢工廈獲批拆卸重建,但項目每呎樓面價竟低至126元,批評聲浪即時炸開了鍋,當時有議員戲謔:「溢價金只有幾千萬,發展商賣兩三個單位都喺到啦!有冇搞錯?」同樣另一讓人不能理解的事,發生於關閘一幢重新改裝的工業大廈內,即「678文創園」,問題

是羅立文司長早已說過,不修法,活化工廈「咩嘢都做唔到」!但何解文創園又能立足?為今之計,正如羅司所說,政府應盡快修法,以配合活化工廈之用,同時仿傚香港成功經驗,讓佔地面積達40萬平方米的大部分廢棄工廈,得以重生,惠澤廣大市民。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