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轉捩點

澳門需要的是改變
15/08/2017
19596
收藏
分享
澳門需要的是改變
澳門需要的是改變

澳門經濟在未回歸前狀況普通,因早年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之一,一旦變成了殖民地,其命運大部分已由不得己,因為除非當時佔領的國家很富裕,或者殖民地上自身資源豐富,否則殖民國自顧不暇,哪來餘力經營它的殖民地呢?葡萄牙當年就在這種情況下經營澳門,結果造就平庸回歸的澳門。對比當年周遭的地區,例如香港及當時經濟還算發達的台灣,澳門連「亞洲四小龍」的邊也沾不上。澳門經濟的薄弱程度,就連當年兩岸直航實行後,亦受打擊,但「十年人事幾翻新」,今時今日的澳門已變成是發光發亮的亞洲賭城,表面處處令人欣羨。

澳門缺乏天然資源,連食物也無法自給自足,但當年澳門人總要生存,窮則變,變則通,於是特區政府在回歸後開放博彩業,令原本只有一家博企獨巿,到引入外資博企前來投資,近五、六年間,特區政府光靠博彩稅收,就足以支撑政府的開支運作有餘,甚至每年還能作「現金分享」。因博彩業的繁榮,賭場及酒店項目不斷增加,澳門的建築業更是受惠而蓬勃發展,所見之處,吊機林立,工地處處可見。因建築規模量及體皆大,造就的就業機會也更多,同時因博彩行業亦帶動旅遊觀光行業,在澳門連50、60歲的居民都有工作,就算經過近兩年多的調整後,整體經濟亦不差於周遭地區。

但風光背後,本澳社會問題有增無減,貧富懸殊仍在,基層無法分享經濟繁榮帶來的成果。試想每年一次「現金分享」能幫到基層多少?追上租金升幅?付得起買樓首期?事實上「現金分享」連通脹亦追不上。本澳年輕一代只能「望樓興嘆」,購買力與現實嚴重脫節,社會上戾氣「積積埋埋」不少,但能夠有效緩解各方矛盾始終是政府,特別是處事的態度。以本澳的士業現今良莠不齊的情況為例,但政府一直執法不嚴,愛理不理,任由個別的士司機胡作非為,破壞本澳旅遊城巿的形象。問題持續發酵,巿民難免會質疑政府是否欺善怕惡,從而對政府在其他事情上的處理缺乏信心,社會又怎能健康發展?澳門此刻要的不再是更多的財富,而是由上而下的良好作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