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而出的東風
20/11/2017
36764
收藏
分享
突圍而出的東風
突圍而出的東風

就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返國大吹亞洲行成就如何如何,美國的未來如何光明,以「美國回來了」做總結之際,全世界其實更清楚看見了那個曾經痛斥國家被強暴的總統,在2,500多億美元面前可以不再追究,更清楚看見了意識形態上的同盟面對自由貿易協定的不堪一擊,當反華的先鋒也不談矛盾只談利益的時候,其他東亞鄰國當然也是利之所趨,望風歸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可能明年有結果、韓國就「薩德」問題的「三不」政策,中日兩國關係的回暖,中國正在全面取代美國的地區影響力,全球經貿吹起東風,那個曾經由美國呼風喚雨的年代,其實早就回不去了。

圍堵中國的意識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形成,2006年,日本提出「自由與繁榮之弧」,除了因應中日釣魚島之爭外,也是因為看見了中國的未來。2012年安倍又提出「鑽石四角安全保障構想」,希望組成「亞洲民主之鑽」,配合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重返亞太」戰略,一直到2016年日本的「印太戰略」構想,希望藉由印太地區軍事與經濟布署,將崛起的中國影響力壓到最低。

這種敵對意識除了一些歷史的因素外,傳統強權更希望保持自身的地區影響力,利用經貿手段吸引亞太鄰國加盟,這原本是百試百靈的手段,各種矛盾、各種衝突在這種情境下被放大如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薩德」問題等等種種,與中國「對抗」曾經是大勢所趨,但隨著北京2014年主辦APEC峰會、2016年主辦G20之後,國家主席習近平不斷向世界傳達全球經濟共同治理、共建生命共同體的全球發展觀,敵視中國的對抗氛圍已經逐漸淡化,原本被各種偏見束縛的國際輿論,終於逐漸正面評價中國崛起對世界的影響,東西方文明得以平起平坐。

更重要的變化,是特朗普的當選,雖然他屢屢針對中國,卻沒有意識形態包袱,只要有錢賺、能合作,沒有甚麼原則不能打破,沒有甚麼盟友不能拋棄,最直接的影響是美國退出TPP,讓尋求經貿合做的東亞各國,只能紛紛打破原本的對抗格局。韓國總統文在寅首先反對「印太戰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在積極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連在南海問題上存有爭議的越南,都同意與中國妥善處理海上問題。中國威脅論不攻自破,強勁的東風突圍而出。

東盟有希望明年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相較元氣大傷的CPTPP,覆蓋全球一半人口的RCEP已經是全球化的最後燈塔,加上正在積極推動的「亞太自貿區」,全球經貿已經漸漸由中國所主導,只要北京當局堅持貿易公平、做到真正開放,各國就事論事,相比只講「美國優先」的特朗普,中國就沒有理由不受世界歡迎。全球所有國家,特別是區域內成員,如今是時候調整好心態,迎接中國的全面崛起。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