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百年路】救亡與統戰:

中共在澳門的組織與活動(1921-1949)(上)
30/06/2021
489741
收藏
分享
中共在澳門的組織與活動(1921-1949)(上)
中共在澳門的組織與活動(1921-1949)(上)
中共在澳門的組織與活動(1921-1949)(上)
中共在澳門的組織與活動(1921-1949)(上)
中共在澳門的組織與活動(1921-1949)(上)
中共在澳門的組織與活動(1921-1949)(上)

《 學生雜誌》,尹德衛收藏,澳門中華教育會提供。(「澳門記憶」文史網圖片)。

濠江中學黃曉生(黃健)校長(左二)與老師攝於近西街校門前,濠江中學提供。(「澳門記憶」文史網圖片)。

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一直以秘密方式在澳門存在,從事組織發展、民眾動員以及配合內地抗日救亡。

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至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中國共產黨與澳門的聯繫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作為廣東等地中國共產黨黨組織或黨員暫時退卻或避難之地,二是中國共產黨在澳門設立的地方組織並在本地開展活動。「五二九」抗葡事件追溯中國共產黨對澳門的關注,不能不提到1922年發生在澳門的「529 」工人抗葡事件。事件緣起於1922年5月28日一位非洲籍葡兵非禮一名澳門華婦,途人見之憤而痛毆葡兵,聞訊而至的葡警拘捕三名華人青年。消息傳出後,群情激憤的工人、坊眾湧往警署,要求葡警放人。次日,受澳葡當局之命增援警署的葡兵對阻攔的人群開槍射擊,群眾死傷者200餘眾,造成震驚中外的血案。

《五二九憤怒的澳島》,李如繪,澳門博物館收藏。(澳門基金會提供圖片)

「五二九」事件引起了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譚平山、張太雷等人的關注。張太雷在《廣東群報》上發表聲援澳門工人的文章,又指示社會主義青年團廣州執行委員會發表通電,譴責澳葡政府,組織宣講隊揭露澳葡罪行。

廣州起義的大後方

1927年8月, 中國共產黨召開「八七」會議,決定組建南方局,負責兩廣與閩南地區工作。10月,南方局與廣東省委召開聯席會議,決定由楊殷領導南方局軍委和肅反委員會。會後,楊殷在澳門建立南方局軍委和肅反委員會領導機關。為組織及策應廣州起義,楊殷在澳門召開南方局兩委聯席會議,研究與部署起義武器的準備與組織人員回廣州參加起義等事宜。廣州起義失敗後,大批起義人員從廣州撤退到澳門,中國共產黨設在澳門的機關給予了接待與安置。在各地、縣級黨組織方面,澳門周邊地區的江門、中山等地黨組織也在此期間撤到澳門,以澳門為駐地領導與指揮原轄區的武裝起義等工作。

在澳黨組織早期幾遭破壞

除了在澳避難的外地黨組織,中國共產黨也在澳門本地秘密建立黨組織及開展黨的工作。資料記載,1929年11月,中國共產黨澳門特別支部在寫給廣東省委的報告中規劃組織工廠和碼頭工人、吸收新同志等工作設想與目標。可見,當時澳門本地是有黨組織的。廣東省委也不時向澳門支部布置具體工作。1931年3月,兩廣省委計劃從澳門等地的黨支部調派人員往廣州及蘇區工作。從一些零星材料中可以看出,該時段澳門黨組織很不穩定,名稱也經過從特別支部到澳門市委的變化,其工作主要是按照上級命令進行,集中在工人運動與組織擴展方面。在澳門黨組織的努力下,至1931年7月,澳門的黨員發展到20餘人。

然而,不幸的是,此後一個月內,竟有多達16名的黨員被拘捕。在中國共產黨澳門黨組織遭到破壞後,中央及粵省曾派人嘗試恢復中國共產黨在澳組織,但是,幾經努力,未達成效。

葉挺 柯麟 包華持續活動

儘管澳門黨組織遭到破壞,但是,澳門並非沒有黨的活動,以黨員個人身份進行的活動一直未曾中斷。其中,1935年,柯麟抵澳並以醫生身份長期立足澳門從事黨的秘密工作。柯麟是廣東海豐人,中學時與同鄉澎湃相識,受其影響,柯麟在1924年就讀廣東公醫大學時加入社青團,1926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7年11月,參加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柯麟輾轉香港、上海、東北、廈門等地。1935年秋,在中國共產黨秘密組織領導人潘漢年的安排下,柯麟從香港遷居澳門,負責與移居澳門的葉挺將軍的聯絡工作。

1927年, 葉挺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失敗後,離開部隊。次年春,葉挺避走歐洲,與黨脫離了聯繫。「九一八」事變的次年秋,葉挺回國,不久,全家移居澳門。柯麟遷居澳門後,在澳門重操舊業,開辦私人診所,並加入澳門鏡湖醫院,成為義務醫師。同時,柯麟與葉挺取得聯繫,照顧葉挺生活。國內抗日軍興,葉挺回國出任新四軍軍長,柯麟則繼續留在澳門,一邊行醫一邊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葉挺

柯麟在澳門與上級組織保持單線聯繫,工作主要是針對上層人士。與此同時,包華(原名鮑華)、陳少陵、黃健等因失去黨組織關係而從不同地方轉移到澳門活動的共產黨員則創辦與依託學校及書店,面向青年學生開展工作。包華原本在中國共產黨日本橫濱支部擔任宣傳委員,1929年10月,日本政府搜捕中國共產黨人士,包華被捕入獄。次年初,被驅逐出境,幾經輾轉於1932年來到澳門,任教於望德女子中學,撰文宣傳進步思想,並編輯出版《學生雜誌》。

之後,包華聯同進步人士一起創辦濠江中學及濠江夜校。依託兩所學校,大量招收青年學生。同時,在校內組織各種讀書會、劇社,以演講、戲劇、座談等方式,進行抗日宣傳,培養與發現青年骨幹分子,其中不少人後來都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可以說,包華等創辦的濠江中學為澳門本地黨組織的恢復重建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繼包華之後,馬來西亞共產黨員陳少陵因身份暴露於1934年來到澳門。在澳門,陳少陵與他人合作經營「小小書店」,傳播進步思想,影響青年學生。

濠江中學成為愛國師生匯聚地

在澳門黨組織的恢復重建過程中,黃健與杜嵐是兩位較為關鍵的人物。黃健(黃如誠,字曉生),中山縣長洲鄉人,1926 年入黨。1927 年4月23日,因在中山發動農民武裝起義失敗而被捕。

廣州起義時,黃健從獄中衝出加入戰鬥,起義失敗後,避走日本學習軍事,並在日開展革命活動,再度被捕。保釋回國後,流亡上海。期間,因參加黨的宣傳活動,又遭拘捕,以共黨嫌疑監押於南京。1934年底,黃健出獄。不久,輾轉到澳門尋找黨組織。其時,澳門黨組織尚未恢復,黃健遂留澳工作,並接手管理濠江中學。黃健接辦濠江中學後,大量招收貧苦子弟入校就讀,同時,凝聚一批愛國進步教師,包括黃一峰、曾枝西、區白霜(區夢覺)等。自此,濠中校園成為澳門愛國師生彙聚之地。不久,黃健獄友杜嵐也來到澳門。杜嵐(又名杜曉霞),陝北米脂人。時因參加反帝大同盟而在北京被捕,解押至甯,與黃健同監於南京監獄,因證據不足而被保釋出獄,出獄後南下廣州、澳門。

1932年濠江中學見眼圍原址繪圖,濠江中學提供。(「澳門記憶」文史網圖片)。

1936年冬,黃健、杜嵐結為夫婦,二人依託濠江中學開展黨的工作。1936年9月,中國共產黨南方臨時工作委員會成立。此後,南臨委著手恢復原轄的各地黨組織工作。1937年春,經南臨工委介紹,廣州市工委恢復了救濟會華南區總部(香港)周楠的黨組織關係。不久,周楠回到澳門,發展澳門歧關車路公司統計科的廖錦濤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是年夏,廣州市工委將廖錦濤的黨員關係交濠江中學杜嵐。1938年,廖錦濤發展澳門青年余化(余美慶)成為黨員。至此,澳門本地的黨員愈來愈多,已經可以獨立成立支部組織了。

(待續)

作者:婁勝華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