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紅色記憶】宣揚馬克思主義的先鋒

楊匏安播下紅色的種子
01/07/2021
189008
收藏
分享
楊匏安播下紅色的種子
楊匏安播下紅色的種子
楊匏安播下紅色的種子

位於香洲區南屏鎮北山村的楊匏安事蹟陳列館。(珠海傳媒集團提供圖片)

出生於廣東香山南屏鎮北山村的楊匏安,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優秀的理論家和革命活動家,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堅定的擁護者、傳播者,是華南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一人。

楊匏安事蹟陳列館位於香洲區南屏鎮北山村。走進陳列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楊匏安雕像。他戴著圓框眼鏡,眼神堅定而飽含熱情。流覽館內陳列內容,觀眾似乎能穿越時空,看到一個有血有肉的革命先驅,感受那段崢嶸歲月。縱觀楊匏安的一生,宣傳馬克思主義,是他革命生涯的起點。

揭發貪污反遭誣陷 看清時代的醜惡

珠海博物館副研究員門曉琴介紹,1896年,楊匏安出生於廣東香山南屏鎮北山村,一個古樸安靜的村莊。他早年就讀於廣州高等學堂附中(現廣東廣雅中學)期間,接觸到一些改良派和無政府主義的思想。中學畢業後,楊匏安返鄉任教,期間因揭發校長貪污反遭誣陷而坐了牢。這是楊匏安一生中第一次入獄,也正因此讓他看清了時代的黑暗與醜惡。

1914年,楊匏安出獄後東渡日本,在橫濱半工半讀。在此期間,他接觸到社會主義的著述,堅持閱讀馬列主義著作的日譯本,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了初步的理解。1916年,楊匏安回國後,舉家遷至廣州楊家祠,這是楊匏安革命活動最初開始的地方,他也在這裡寫下了不少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論著。在廣州,楊匏安一邊在一所中學任教,一邊兼職《廣東中華新報》記者。俄國10月革命後,楊匏安積極學習和鑽研馬克思主義。

北李南楊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楊匏安深受鼓舞,發表了不少散文、小說、詩詞和譯作,並最終選擇了信仰馬克思主義。他認定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稱馬克思主義為唯一的「科學社會主義」。在楊匏安眾多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中,篇幅最長且影響深遠的當屬《馬克思主義》一文。這篇文章從1919年11月11日發表至12月4日,前後陸續登載19天。在李大釗於北方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同時,楊匏安在南方大力傳播馬克思主義,曾有「北李南楊」之說。1921年春,廣東正式建立了共產黨的組織,26歲的楊匏安經介紹加入共產黨,是廣東黨組織最早的一批黨員之一。

受中共委派任國民黨中常委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楊匏安受中國共產黨委派主要在國民黨中任職,曾任國民黨中央常委、中央組織部秘書和代理部長、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常委兼組織部長,又是中共在國民黨的黨團書記之一,在國共兩黨內都有很高的地位。身居要職,常常有親戚朋友上門求差事。楊匏安始終堅持用人唯賢的原則,廉潔奉公,從不徇私枉法,堅決拒收一切送上門的「禮物」。

1926年省港大罷工期間,楊匏安負責管理大量錢財。曾有一次,楊匏安之子楊玄在裝過捐款的空麻袋裡找出一枚硬幣,楊匏安知道後讓兒子將這枚硬幣送回了罷工委員會,並告誡說:「公家的錢,一分一文都不能要。」1927年5月,中共五大成立了黨的歷史上第一個紀律檢查機構——中央監察委員會,楊匏安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

楊匏安兩袖清風,樹立了良好的家風。「雖然從未見過爺爺,但祖輩父輩對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楊匏安的孫子楊崗退休前擔任珠海市食品藥品檢驗所所長,他表示,食品藥品檢驗工作關係千家萬戶,在工作中始終要求自己不受干擾、嚴格執法,確保檢測資料公正。「這其實也是爺爺對家人、後代的要求,就是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去做事。」

面對蔣介石勸降不為所動 壯烈犧牲

1930年,楊匏安在上海從事黨報黨刊編輯出版工作。後印刷機關遭破壞,楊匏安不幸被捕,被關押八個月後,經黨組織營救而獲釋。1931年7月,楊匏安等人再次遭到國民黨特務的逮捕,關押於當時的淞滬警備司令部。蔣介石親自出面勸降,楊匏安不為所動。敵人改為嚴刑逼供,他咬緊牙關,隻字不吐,最後壯烈犧牲,年僅35 歲。

信念之光,薪火相傳。楊匏安犧牲後,他的家人也走上了革命道路。長子楊玄、次子楊明和三子楊志先後投身革命,最小的兒子楊文偉為黨組織搜集和傳遞情報。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