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經濟學會昨(14)日公布最新一期《澳門經濟景氣指數》報告,報告指上月(2020年12月)賭收雖仍維持低迷水平,但按年跌幅是疫情以來最小的一個月,經綜合計算及分析研判,去年11月及12月的經濟景氣指數為3.2分,較原預測的3.1、3.0分略高。
大灣區澳門卓越品牌協會、澳門生活服務行業協會和澳門到家有限公司聯合舉行首屆「澳門卓越服務星級大獎選舉」,冀藉活動鼓勵企業持續提升服務質素,推動傳統服務行業智慧化發展。
特區政府就本澳未來高等教育發展,於上月發布《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2030)》(下稱《綱要》),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昨(14)日就此舉行《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學習交流會》,並邀請到不同高等院校的學者代表出席作意見分享。有學者指本澳應抓緊後疫情時代的機遇,擴大生源,吸納更多不同人才;亦有學者認為應從教育體系作出改變,提高教學與社會產業銜接度。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會長林卓華致辭時表示,教育的實施有賴於穩定的內部環境,澳門於回歸後在國家的支持下,經濟發展蓬勃;且特區政府亦非常重視教育的發展,投入教育的資源大增,各級教育發展良好,當中以大專院校的發展尤其突出。本澳的十所大專院校在各方面都有所提升,例如加強科研力量,參與國家級計劃等,部分院校更在世界大學的排名上名列前茅。 他續稱,人才是一個地方的第一資源,《綱要》充分顯示特區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重視,未來要把教育放在更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品質,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並加強愛國愛澳精神的教育。 未來教育事業定大有可為 與會的澳門城市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孫璥認為,當局發布的《綱要》目標明確,相信本澳未來的教育事業必定大有可為。她尤其關注《綱要》當中的「適度擴大學生規模,優化生源和課程結構」部分。她表示,在新冠疫情影響下,不少外國留學學生,或是有意到外國升讀大學的學生均選擇回流或留在國內升讀;因此她認為本澳應抓緊後疫情時代的機遇,藉此擴大生源,吸納更多不同人地人才來澳升學,培養更多不同範疇專業人才,推動日後社會多元發展。同時她又建議推動高等教育產業化,進一步提高教師數量及質素。 提高教學與社會產業銜接度 另一與會的澳門大學中華醫學研究院教授胡豪表示,現時網上資訊發達,大學生自身其實通過網上已能獲取不同方面知識;因此作為教育者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開拓更多不同的小組、活動等教育模式,令學生重拾對課堂的興趣。同時他又提出未來應從技術、教育體系方面作出改變,令教學與社會產業銜接度進一步提高。 三個總體目標八個方向 特區政府完成編制《綱要》並於上月正式發布,當局指《綱要》是對本澳高教未來十年發展的目標與對策的一份框架性、綱領性的文件,內容包括三個總體目標:建設培育優秀人才的平台;建設引領學術科研的平台;建設服務特區發展的平台,以及八個發展方向:完善機制建設;適度擴大學生規模,優化生源和課程結構;促進院校發展和資源共享;保障高教素質持續提升;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強化院校人員專業水平;推動科研創新及產學研發展;把握區域合作機會開拓發展空間。
連接氹仔蓮花海濱大馬路至東亞運大馬路的新道路工程經過近一年的施工,至昨(14)日正式開通,新道路四線雙向行車,配合氹仔社區發展需要。目前蓮花海濱大馬路下水道管網工程仍在進行中,料今年上半年能夠完工。 工務局昨日表示,新道路工程屬「鄰近氹仔蓮花海濱大馬路新建道路工程(第一期)」,於去年2月底動工,建造兩條全新道路以配合氹仔社區發展需要,工程主要在鄰近氹仔蓮花海濱大馬路建造兩條新公共道路,其中連接蓮花海濱大馬路至東亞運大馬路、全長約180米的四線雙向行車道,已竣工及由工務局完成驗收後昨日開通。 分流下水道管網上半年完工 另外,擴容蓮花海濱大馬路的清、污分流下水道管網仍在加緊施工,預計今年上半年竣工。整項建造工程還包括於鄰近蓮花海濱大馬路的中段建造一條長約210米兩線雙向行車道、鋪設行人道、建造道路設施管線、視察井及綠化設施等。 「鄰近氹仔蓮花海濱大馬路新建道路工程(第一期)」在2019年9月公開開標,工務局共收到十份標書,提出的競投造價由2,700萬至3,600萬元不等,施工期260個工作天。至於工程的第二期,則會進一步延長及貫通上述新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