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萬內地生拼高考

公平爭議仍無解
08/06/2016
26887
收藏
分享
公平爭議仍無解
公平爭議仍無解
公平爭議仍無解

昨日,一年一度的內地高考(高等學校入學考試)開鑼, 全國各地940萬考生走進考場,迎接這場可能將改變命運的「背水一戰」。高考在內地常被形容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千萬考生經過12年苦讀,試圖擠進通往「人生勝利組」的門檻,爭奪寥寥可數、進入名校就讀的機會,但獨木橋的寬窄、門檻的高低,對於來自不同省市的青年有著天壤之別。每年高考來臨之際,關於高考制度是否公平合理等議題,都會在內地媒體上引發熱烈討論,今年亦不例外。

在山東濟南中學參加高考的考生,昨日結束語文考試後,走出學校。(CFP圖片)

內地年度統一高考,昨、今兩日在全國各地同時展開。據新華社報道,今年全國高考報名考生共940萬人,較去年減少兩萬人。據內地媒體分析,高考考生人數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內地生育率下跌,以及近年來選擇赴海外唸大學的高中畢業生比例大幅增加。

另外,今年內地在高考前推出新法,將「作弊入刑」,組織作弊人士最高判監七年,考生作弊或請「槍手」代考將面臨三年禁考,因此今年高考被媒體稱為「史上最嚴」。

除嚴打作弊外,各地還在高考前推出另一項重要舉措,即除京、滬、津、江蘇、浙江五省、市外,其他26省及直轄市採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支持者認為,採用「全國卷」有利於促進高考公平性。但有反對者指出,在青海、四川等教學資源缺乏的地區,學生「輸在起跑線上」,採用統一試卷對他們更加不利。

內地本屆高考被稱為「史上最嚴」,教育部使用多種監控手段嚴打作弊。(CFP圖片)

改革進行時 地域歧視難消弭

內地高考實行各省、市招生配額制度,即各地有固定数量學生可考入大學。因各地招生配額不同,令高考中存在地域歧視的爭論長期存在。北京、上海等地考生少、名校多、招收本地生比例高,一直令外地考生、家長耿耿於懷。中央近年來雖不斷調整各地高考錄取配額,但配額制度的背後是内地戶籍制,以及各地經濟發展差異大、資源分配嚴重不均等體制性難題,因此有不少人士支持中央統一管控錄取配額,認為這是保障弱勢的唯一可行方案,而想要從根本上改變高考區域不平等的難題,則必須先徹底進行戶籍改革,令資源更有效、公平分配。

高考移民何去何從

內地目前施行的戶籍制度規定,考生必須在戶籍所在地參加高考。但河南、山東等省份,教育資源短缺、師資水準低,但考生人數多,大學錄取分數和京滬相差甚遠。因此不少當地考生試圖遷移戶口,在高考前「移民」到分數線較低、錄取率較高的內蒙古、新疆、海南等地。

另外,內地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口頻繁流動,不少外地人士前往大城市工作、定居,他們的子女長期以來被迫返鄉入學、考試,令社會存在很多不滿的聲音。

內地近日加大力度推動戶籍制度改革,其中一項舉措即開放各地「異地高考」限制,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地考生在當地參加高考。但擁有最多名校的北京、上海等地,對此項改革採取保守推行的態度,高考移民想要進京入滬,仍十分困難。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