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考察寧夏:

小康路上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10/06/2020
25846
收藏
分享
小康路上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小康路上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小康路上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國家主席習近平8日在寧夏吳忠市紅寺堡鎮弘德村了解當地推進脫貧攻堅情況。(新華社圖片)

習近平在吳忠市紅寺堡鎮弘德村考察時,向村民揮手致意。(新華社圖片)

習近平在吳忠市金星鎮金花園社區了解促進民族團結情況。(新華社圖片)

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並不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推遲,按計劃,今年要實現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年來多次出京考察,幾乎都會關注脫貧攻堅情況。8日,習近平到少數民族聚居地寧夏考察,了解當地脫貧和促進民族團結情況,強調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脫貧、全面小康、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綜合央視、新華社報道,今次是習近平第四次到寧夏考察,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的習近平第一次到寧夏,主導實施坡地改梯田、打井窖、吊莊移民等扶貧措施。2008年、2016年,習近平又先後兩次到寧夏考察。

習近平此次到寧夏的第一個考察點是吳忠市紅寺堡鎮弘德村,該村是「十二五」生態移民村,居民主要來自「苦甲天下」的深度貧困地區——寧夏西海固,當地曾被聯合國評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上世紀80年代,寧夏在全國率先吊莊移民。30多年來,百餘萬西海固人陸續從位於深山的西海固搬遷出來,建設新家園。弘德村現有1 ,699戶、7,013人。去年,弘德村整村脫貧,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人民幣8,000元,主要得益於全村6,646畝土地全部流轉給企業發展特色農業,創辦肉牛、羊等養殖專業合作社,開辦扶貧工廠等。

共邁小康體現制度優越性

寧夏有回、滿、蒙古、壯等40多個少數民族,是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回族人口佔36.69%。習近平當日亦到吳忠市利通區金花園社區考察。他說,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脫貧、全面小康、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各族群眾攜手並進,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這體現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他說,黨和政府持續不斷努力,廣大人民群眾堅持不懈奮鬥,今後的日子一定會更好更幸福。

多次考察特色扶貧產業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國務院扶貧辦相關負責人早前介紹,截至今年5月,全國還剩52個貧困縣沒有脫貧。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表示,疫情不會改變脫貧攻堅大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時間節點不變,既不推遲也不提前。今年以來的考察調研中,習近平都關注脫貧攻堅問題。5月在山西考察時,習近平到大同市雲州區,考察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表示要讓黃花成為村民的「致富花」;4月在陝西考察時,習近平到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考察,則為讓村民實現脫貧的木耳產業「點讚」。

一年四次考察黃河

另外,習近平當天亦到黃河吳忠城區段了解當地保護黃河生態等情況。這是習近平一年內第四次考察黃河,去年8月21日、9月17日及今年5月12日,習近平分別到黃河上游甘肅、黃河下游河南,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所在地山西考察。習近平曾表示,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在今年全國兩會,「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規劃綱要」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