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性也是一種疫情
11/09/2020
47359
收藏
分享
不確定性也是一種疫情
不確定性也是一種疫情

肯尼斯.羅格夫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經濟及公共政策學教授。Copyright:Project Syndicate, 2020.

新冠肺炎給美國經濟帶來長期的影響。(東方IC圖片)

儘管股市一片興旺,但圍繞新型冠狀病毒的不確定性依舊彌漫於各處。因此無論疫情如何發展,世界各國迄今為止與病毒的鬥爭,都可能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其經濟增長,就業和政治。

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在樂觀情境下,各監管機構將在今年底之前批准至少兩款第一代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在政府的特殊監管政策和財政支持下,這些疫苗甚至在人體臨床試驗結束之前就已開始投產。假設它們真的有效,那麼到2020年底各生物技術企業將擁有約2億劑庫存,並有望繼續生產數十億劑。

如果一切順利,富裕國家民眾將在2021年底之前接種該疫苗,同時幾乎所有中國人應該也已經接種了疫苗。在此之後幾年中,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能參加免疫。

我們還無法保證其必定能實現,畢竟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比預期中更為頑固,同時第一代疫苗的免疫作用可能只能維持較短時間,或者攜帶某些不良副作用。

上世紀疫情自動消退

即使在那種情況下,日益改進的檢測方案、更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手段,以及公眾和政客們對防疫行為準則的更嚴格遵守,也會令經濟狀況逐步走向正常。在此有必要回顧一下1918~1920年間的恐怖流感大流行,它在全球範圍內導致至少5000萬人喪生,卻在沒有任何疫苗的情況下最終減退並消失了。

但更為悲觀的情境下,其他危機可能會在這一危機結束之前爆發,比如急劇升溫的中美貿易摩擦,網路恐怖襲擊或網路戰爭,還有與氣候有關的自然災難或大地震。

此外即便情況再樂觀,也不一定意味著能迅速回歸2019年底的收入水準。疫情後的經濟擴張(如果存在的話)可能需要數年。

低收入國家陷連串危機

儘管這場疫情凸顯了發達經濟體內部的嚴重不平等問題,但貧窮國家所受的苦難卻要大得多。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可能會在隨後幾年內陷入新型冠狀病毒的泥潭,並切實面臨在未來十年間發展停滯的可能性。畢竟沒幾個政府能夠像美國,歐洲和日本那樣拿出緊急財政支持。而低收入國家的長期衰退,則可能會導致債務和通脹危機的接連爆發。

但新型冠狀病毒危機也可能在發達經濟體身上留下深遠且持久的傷痕,出於對公共衛生危機復發,或另一場疫情的擔憂,企業可能會在投資和雇傭方面更加縮手縮腳。

消費者變得更節儉

儘管在發達經濟體的消費支出可能會出現一波「報復性」高增長,但從長遠來看消費者可能會變得更為節儉。朱利安.科茲洛斯基(Julian Kozlowski),蘿拉.維德坎普(Laura Veldkamp)和文基.文卡特斯瓦蘭(Venky Venkateswaran)在最近的傑克遜.霍爾年度研討會上發表,新冠疫情給美國經濟造成的累計長期成本,可能比短期影響大一個數量級,其中部分源自於可能長期縈繞在民眾心頭的不安情緒。

新型冠狀病毒還將帶來長期的生產力成本。等到疫情退去,一代兒童,特別是來自低收入家庭,實際上將失去一年時間的教育。而對那些努力在依然艱難的勞動力市場中搜尋第一份工作的年輕人,未來的收入可能會比他們原本可能得到的更少。

疫情將改變經濟模式

但是亮點依然存在,儘管疫情已導致許多城市的商業房地產價值暴跌,但它可能在郊區以及一些沒落已久的中小城市,引發一輪新建築和投資浪潮。那些原本不願實施遠端辦公的企業,如今都已意識到這一做法的功用和諸多好處。

儘管我們無法不讓自己免於呼吸,但疫情可能會刺激政策制定者,尋找各種手段去提供通用寬頻互聯網服務,並讓那些來自弱勢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去獲取和使用個人電腦。

全球經濟如今正處於一個岔路口,而政策制定者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設法減少揮之不去的不確定性,同時繼續為那些受衝擊最嚴重的個人和經濟部門提供緊急救濟。但就算最糟糕的情況已經過去相當一段時間,新型冠狀病毒所助長的不安全感,依然可能會對全球經濟構成壓力。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