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31家百貨商場結業

內地百貨業如何重獲生機?
29/11/2024
38208
收藏
分享
內地百貨業如何重獲生機?

過去幾十年裡,中國內地百貨商場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成為頗具市場活力與競爭力的零售業態。隨著時代變遷,曾經風光無限的百貨商場如今卻黯然失色。一邊是購物中心、便利店等實體商業多元業態帶來的衝擊,一邊是電商興起和消費習慣變化形成的挑戰,百貨商場生存空間被壓縮,但業者仍在努力求變,尋找生機。隨著消費習慣轉變,內地百貨業面臨轉型危機。 (新華社圖片)

內地官媒《經濟日報》報道,儘管遭受衝擊,百貨行業求新的步伐從未止步。多業態復合、豐富品牌、優化環境、打造IP商業、強化數字化……以「內容+服務」為主線,傳統百貨順應市場需求變化,增加餐飲、休閒、娛樂等業態,通過「一站式消費」體驗,提高聚客能力,打開消費新場景,激發市場活力。

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顯示,2023年全國範圍內有21家百貨商場停業閉店,2024年至少有10家宣布停業閉店,其中最「年輕」的天津市濱海新區伊勢丹運營11年;宣布拆除重建的上海六百和上海婦女用品商店分別成立於1952年和1956年,已運營幾十年;天津伊勢丹南京路店、廣州番禺友誼商場和上海匯聯商廈也都運營超過30年。

過去幾個月,百貨業經營業績不佳。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百貨零售行業30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050.84億元(人民幣,下同),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03%;合計實現淨利潤42.19億元,同比下降36.19%。

跟不上消費習慣轉變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表示,百貨行業表現低迷,一個重要原因是部分百貨公司轉型緩慢,沒有跟上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轉變。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秘書長楊青松認為,隨著並購重組案例逐漸增多,百貨行業集中程度或進一步加強。

業內分析指出,許多老百貨商場已運營十年以上,有的甚至達到幾十年,其裝修往往較為陳舊,業態也較為傳統,主要以銷售服裝、家用百貨等傳統商品為主。傳統經營模式已難以滿足當下新的消費需求。

推動百貨、購物中心等業態融合發展,實現商業模式的延展與創新,已成為行業共識。

多業態混合經營

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於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提出推動購物消費多元融合發展。推動現有步行街設施改造和業態升級,積極發展智慧商圈,打造商旅文體融合的新型消費空間;探索社會閒置公共資源商業化運營,鼓勵經營困難的傳統百貨店、大型體育場館等改造為商業綜合體。

愈來愈多的傳統百貨企業開始探索多業態混合經營,通過構建多元消費場景,吸引帶動更多客流。楊青松表示,百貨業適應新變化、探索新路徑要重點關注三個方面,一是吸引年輕消費者,二是構建數字化,三是重視體驗活動。今年以來,行業在這三方面都有明顯提升。注重提升年輕消費者的體驗已成為行業共識,例如二次元商業、IP商業、策展型商業等都圍繞年輕消費群體需求展開;數字化則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不論是企業降本增效還是構建全渠道銷售網絡,都離不開數字化手段的助力。此外,門店面積進一步擴大,服裝等零售類區域面積壓縮,提供互動體驗的空間增多,在吸引客流方面也能起到積極作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