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關稅爭端再度升溫之際,中國央行推出一攬子金融政策,全力穩定市場信心與經濟預期。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宣布,共計三大類十項貨幣政策工具正式出台,涵蓋數量型、價格型及結構型等領域,顯示中國決策層正加快貨幣政策發力節奏,以支撐內需、穩金融並促進高質量發展。
潘功勝表示,這次一攬子政策的核心目標,是在外部不確定性上升、內部需求仍待鞏固的背景下,提升政策的針對性和協同性。首先在數量型工具方面,將自5月15日起實施兩項措施:一是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預計釋放約1萬億元長期流動性;二是階段性地將汽車金融公司與金融租賃公司的準備金率從5%降至0%。這將改善市場流動性結構,降低銀行負債成本,穩定金融機構資金來源,同時壓縮非銀行機構套利空間,有利於實體經濟融資環境的優化。
引導貸款利率同步下降
在價格型政策方面,央行自5月8日起下調公開市場七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0.1個百分點,由1.5%降至1.4%,並預期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同步下降。此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亦同步下調0.25個百分點,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由1.75%降至1.5%,而向政策性銀行提供資金的抵押補充貸款(PSL)利率則由2.25%降至2%。同時,五年期以上首套房的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由2.85%調降至2.6%,其他期限亦同步調整。
延伸至普惠金融與住房
財新引述專家分析指出,這一輪降息涵蓋面廣,不僅針對傳統政策利率,更延伸至普惠金融與住房領域,有助於壓低企業與居民融資成本,鞏固經濟基本盤。特別是在房市方面,此次公積金貸款利率的下調將有助於降低居民購房門檻,提振剛性與改善性住房需求。據測算,以一筆100萬元(人民幣,下同)、30年期的首套公積金貸款為例,等額本息還款情況下,每月還款額將從4136元降至4003元,月省約133元,總利息支出減少約4.76萬元。
強化結構性支持政策
除了總量與價格政策外,央行亦強化結構性支持政策。首先,科技創新與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從5,000億元提升至8,000億元,以支援大規模設備更新與以舊換新政策實施;其次,新增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鼓勵銀行擴大對相關領域的信貸投入;再者,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新增3,000億元,進一步擴大對農業、小微與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此外,兩項原有的支持資本市場工具(包括證券基金保險互換便利與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將整合使用,總額度提升至8,000億元。另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央行將提供低成本再貸款資金,配合地方政府與市場化擔保機構,共同分擔債券違約風險,為創新型企業提供長期低成本融資支持。
首季宏觀金融運行狀況良好
潘功勝強調,下一步,央行將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變化,靈活運用各類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政策的穩定性與連續性,並加強與財政政策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回顧2025年以來的金融數據,潘功勝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宏觀金融運行狀況整體良好,呈現「數量增加、價格下降、結構優化」的特徵。至一季末,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8.4%,貸款增長7.4%,若考慮地方債與融資平台置換影響,實際增速已超過8%。M2廣義貨幣供應量保持7%左右的穩定增長,顯著高於名義經濟增速;整體社會融資成本仍處低位,尤其是對普惠小微、製造業與科技型企業的貸款增速快於總體水準,信貸結構進一步改善。
金融市場方面,一季度股市交易活躍,上證綜指穩定於3,300點上下,債市信心修復,人民幣匯率對美元較去年底小幅升值1%左右,跨境資本流動保持均衡。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