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保守派聯盟(CDU/CSU)與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SPD)於當地時間5月5日(周一)在柏林正式簽署聯合執政協議。聯盟黨總理候選人、保守派領袖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於6日在國會第二輪投票中當選,正式就任德國戰後以來第十任總理,接替去年垮台的蕭茲政府。保守派聯盟領袖默茨再次輪投票中勝出,當選德國總理。 (美聯社圖片)
默茨領導的保守派聯盟在2月全國大選中獲得28.5%選票,成為第一大黨,但未能單獨取得多數,因此與得票16.4%的社民黨結盟組建聯合政府。雙方新政協議提出多項改革與投資計劃,包括調降企業稅、降低能源價格、加強對烏克蘭的支持與提高國防預算,以重振德國經濟增長與提升國防自主性。
戰後總理首次首輪失利默茨(左)獲得總統正式任命。(美聯社圖片)
不過,默茨在國會首輪信任投票中僅獲310票,未達所需的316票門檻,意外遭遇挫敗,創下戰後德國總理任命首輪失敗的紀錄。最終,他在第二輪投票中獲得325票,成功過關。此事凸顯新政府內部團結存在隱憂,也反映出對默茨領導風格的質疑聲浪。
默茨現年69歲,早於1980年代即出任歐洲議會議員,2002年在黨內鬥爭中敗給默克爾後曾淡出政壇逾十年。此次他重返權力核心,首次執掌政府,但他從未擔任過任何行政職位,被批評欠缺執政經驗,行事風格尖銳且缺乏穩定性。
首輪失利已曝基礎不穩
分析認為,這樣的背景可能讓他難以在聯合政府中施政順利。柏林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負責人普格里林(Jana Puglierin)表示:「全歐洲都在期待德國能再次成為穩定錨與歐洲力量的象徵,如今這希望落空了,影響不僅限於德國境內。」
政治觀察家指出,聯合政府在閣員人選、政策讓步與預算支出等議題上意見分歧,默茨首輪失利已暴露執政基礎不穩。英國貝倫貝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施密丁(Holger Schmieding)指出:「這顯示執政聯盟並不團結,恐削弱總理推動政策的能力。」
新政府須面對的挑戰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掀起的關稅戰、對北約承諾的模糊化所引發的安全焦慮,以及國內極右翼反移民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的崛起。此外,移民政策、能源價格與經濟復甦同樣成為考驗默茨領導力的關鍵議題。
半島電視台駐柏林記者多米尼克•凱 恩(Dominic Kane)分 析,默茨所領導的三黨聯盟內部矛盾重重,有部分成員甚至未在投票中支持他,這預示其未來施政之路將困難重重。「這些潛在裂痕若未解決,恐進一步激化執政聯盟間的衝突。」
面對內外交迫的新局勢,默茨承諾,將帶領德國邁向改革與重建之路,「打造一個能真正推動國家前進的政府」。他也表示,德國需要重新思考與美國的關係,並強化自身防衛與外交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