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線程沐曦IPO獲受理

國產GPU雙雄衝刺上市
02/07/2025
16876
收藏
分享
國產GPU雙雄衝刺上市

中國兩家代表性GPU(圖形處理器)創業公司摩爾線程與沐曦集成電路同日獲得上交所科創板IPO受理,邁出上市關鍵一步。根據6月30日上交所網站更新資料,摩爾線程擬募資80億元人民幣,由中信證券保薦;沐曦計劃募資39.04億元,保薦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兩家公司分別聚焦AI訓練與推理晶片、圖形處理與AI SoC系統級晶片等核心研發領域。

據財新報道,摩爾線程成立於2020年10月,選擇對標英偉達的通用GPU技術路線,創始人兼CEO張建中曾任英偉達中國區總經理,CTO張鈺勃亦有英偉達背景。張建中透過直接與間接方式持股36.36%,為實際控制人,其他股東包括紅杉資本、中移基金、深創投等。

沐曦則於2020年9月在上海成立,由來自AMD的核心團隊創辦。CEO陳維良曾任AMD全球GPU SoC設計總負責人,軟硬件首席架構師彭莉與楊建皆為前AMD資深科學家。陳維良直接與間接持股22.94%,其股東亦包括知名投資人葛衛東及經緯創投。

產品進展方面,摩爾線程自2021年至2024年連續推出四代GPU晶片,最新「平湖」晶片支援FP8精度訓練,可搭配前沿大模型如DeepSeek,對標英偉達A100與H100之間的算力。其集群解決方案KUAE系列亦實現千卡到萬卡規模部署,已應用於多個智算中心。2024年其AI集群產品收入達1.84億元,占總營收42.42%。

沐曦主力為推理晶片N100

沐曦主力產品為推理晶片N100與訓推一體晶片C500,下一代C600已完成流片,採用國產供應鏈並支援HBM3e記憶體,預計2026年初量產。沐曦未公布算力數據,但表示將對標英偉達H100。2022至2024年間營收分別為43萬元、5141萬元及7.42億元,今年首季達3.2億元,收入幾乎全來自AI智算。

然而,兩家公司均處於高研發投入與巨額虧損階段。摩爾線程2022至2024年研發支出累計38億元,佔收入逾六倍,扣非後虧損合計逾46億元;沐曦三年研發投入達22.47億元,虧損超過27億元。兩家現金流亦持續為負。

中美科技脫鉤背景下,兩家公司均遭受供應鏈挑戰。摩爾線程已於2023年10月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無法再於台積電流片或採購含美國技術產品。沐曦雖未被列入,但也受限於美方對算力與互聯帶寬的出口規定,面臨晶圓代工與先進記憶體如HBM等供應中斷風險。雙方均於招股書中列明供應鏈安全為重大風險。

為應對制裁,國產AI晶片業者如華為昇騰等,已轉向以集群部署取代單卡性能突破。華為6月推出的CloudMatrix 384超算雲服務,基於384張昇騰AI卡與192顆昇騰CPU,互聯規模遠超英偉達單集群72張卡的配置。摩爾線程亦早於2023年推出千卡集群KUAE1,2024年底升級為萬卡集群KUAE2。

目前,包括寒武紀、海光信息在內,已有十餘家中國公司涉足AI晶片領域,燧原科技、壁仞科技亦正處於上市輔導期。然而,與英偉達的競爭不僅在於硬體效能差距,更在於CUDA軟體生態壁壘。儘管國產AI晶片在政策與資金支持下快速成長,但未來能否建立廣泛可用的模型支援生態仍為關鍵。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