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富豪馬斯克(Elon Musk)近日宣布成立全新政黨「美國黨」(The America Party),以打破共和與民主兩黨對美國政治的長期壟斷。馬斯克表示,該政黨將聚焦2026年美國中期選舉,而非2028年總統大選。此舉震驚政壇,也令市場大為動盪。特斯拉股價於7月6日盤前大跌超過7%,最多挫8.4%低見288.77美元,收跌6.8%,報293.94美元美元,市值單日蒸發逾680億美元。。
市場擔憂馬斯克的政治參與可能分散其對Tesla的管理專注,進一步衝擊公司營運效率與未來發展。
作為現任總統的特朗普對馬斯克行動強烈反彈,在白宮記者會中直斥「成立第三政黨荒謬」,警告其可能分裂保守派選票,威脅政治穩定。他並指馬斯克背棄了特斯拉在新能源政策中所獲政府支持。
美政府仍支持新能源產業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發聲表示,政府仍大力支持新能源產業,但企業若因政治行為影響主營業務,將導致市場不穩定。他暗示Tesla未來可能面臨更多政策阻力。馬斯克則在社群媒體反擊,稱貝森特為「索羅斯的傀儡」,並強調Tesla的成功從不依賴政府支持,雙方關係明顯緊張。
根據特斯拉 2024年財報,其來自美國政府的收入達11.52億美元,占總收入12.25%,主要來源包括碳排放信用銷售(9.2億美元)、通脹削減法案(IRA)激勵(2.3億美元)及研發補助(1,900萬美元)。若完全失去這部分支持,Tesla淨利潤恐由12.6億美元銳減至1.08億美元,對其盈利結構構成實質威脅。
成立政黨在美國是一項漫長且資金密集的程序。馬斯克須完成政黨理念制定、州級註冊、獲得選票資格及候選人提名等多重流程,整體需耗時12至36個月、耗資數百萬美元。儘管財力非問題,但要挑戰兩黨體制仍充滿阻力,特別是在眾多州法律制度偏向現有政黨架構的情況下,馬斯克須與時間與制度競賽。
此外,馬斯克的政治冒險也對Tesla在中國市場構成變數。《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特斯拉在中國正面臨銷售疲軟與品牌吸引力下滑的雙重壓力。儘管早年特斯拉曾受北京政府大力扶持,並在中國市場快速擴張,但隨著中國本土電動車品牌如比亞迪迅速崛起,加上創新功能更符合消費者偏好,特斯拉市占已顯著下滑。
中國市場影響力削弱
目前中國市場流行的大型中控螢幕、多功能娛樂系統、內建冰箱與自拍攝影機等功能,特斯拉車型普遍缺乏。中國消費者愈發認為其產品設計與本地需求脫節。儘管內部員工已向總部反映產品更新需求,但遲遲未見改善,前線銷售人員也普遍感到士氣低落。
此外,寧德時代與比亞迪近日宣布突破電池快充技術,能於5分鐘內完成充電,對特斯拉構成技術壓力。在自動駕駛領域,中國政府尚未批准特斯拉FSD完全自動輔助駕駛系統上路,阻礙其核心技術在中國的全面部署。
儘管如此,北京並未放棄與特斯拉合作。據悉,即便中美關係近期升溫,中國總理李強亦明確表示,特斯拉不會成為中方報復性政策的對象。中國高層仍視其為外資成功案例與綠色轉型的盟友,期望其持續在中國扮演積極角色。
但有知情人士指出,馬斯克與特朗普決裂後,在北京的地緣政治價值已大打折扣。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在華府會見馬斯克時,曾期待其在中美關係中發揮「建設性作用」,但馬斯克對此反應冷淡。如今,北京更傾向扶持本土企業,加速打造自主可控的新能源產業鏈。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