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美國黨難拿國會席次

分析:仍可能對特朗普造成衝擊
09/07/2025
4885
收藏
分享
分析:仍可能對特朗普造成衝擊

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在美國國慶日隔日宣布成立新政黨「美國黨」(America Party),引發政壇震動與輿論關注。美國總統特朗普旋即痛批此舉「荒謬」,外界分析認為,馬斯克此舉可能對國會中處於微弱優勢的共和黨構成實質威脅,對2026年期中選舉布局產生變數。

馬斯克建黨背景源自對特朗普日前簽署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and Beautiful Bill Act)的不滿。該法案主張減稅與擴張支出,被馬斯克視為對其推動政府精簡與財政保守主張的背叛。他揚言要讓支持此法案的國會議員「下台」,並計畫於明年選舉中,讓「美國黨」在參眾兩院競逐若干席次。

國安分析師舒梅克指出,馬斯克的個人品牌與龐大資源基礎,使其有能力吸引年輕選民與政治冷感的中間派,這群人過往可能傾向共和黨。他警告:「馬斯克確實可能重創共和黨在搖擺州的優勢。」

然而,馬斯克能否成功突圍兩黨政治長期壟斷的格局,仍充滿不確定性。美國政壇制度上對第三黨極為不利,例如單一選區制與「贏者全拿」的設計,讓小黨難以立足;加上各州對政黨資格設立繁瑣門檻,讓馬斯克在短期內完成全國性政黨布局幾近不可能。

政治主張模糊不清受質疑

此外,馬斯克在政治主張上的模糊不清與個人風格亦受質疑。儘管他在社群媒體上聲稱代表「中間80%選民」,但政治學者指出,這部分選民缺乏組織與凝聚力,難以形成穩定的政治動能。而馬斯克易怒且缺乏耐性,被認為難以適應繁瑣的選舉程序與政治協商。

馬斯克「鈔能力」雖驚人,但未必轉化為選票。今年4月,他在威斯康辛州投入2,000萬美元支持保守派法官選舉,最終仍敗給自由派對手。美國民調專家席佛(Nate Silver)指出,馬斯克的淨支持率已降至-18.1,遠低於特朗普的-6.6。

兩人關係惡化早有跡象。據傳特朗普早前不滿馬斯克在政府效率部(DOGE)任內過度干預人事、砍預算卻保留太空計劃捕助與電動車激勵措施,甚至試圖安插私人企業合作夥伴出任NASA署長,引發行政團隊內部不滿。特朗普近日更批評馬斯克「自肥貪腐」,全面割席。

分走幾個百分點就夠

儘管如此,馬斯克的出走與建黨行動,已對共和黨構成實質壓力。危機公關公司紅榕樹(Red Banyan)執行長尼爾曼表示:「馬斯克未必能奪席,但若在關鍵選區分走數個百分點,恐導致共和黨失去國會控制權。」

學者亦將馬斯克與1990年代的億萬富翁候選人裴洛(Ross Perot)相提並論。裴洛當年組「改革黨」參選總統,雖未勝選,卻獲得大量普選票,導致保守派分裂、間接促成民主黨勝選。如今馬斯克或將重演歷史,成為川普陣營難以忽視的變數。

分析認為,馬斯克建黨若成氣候,特朗普或藉此轉移選舉失利責任,避免承擔施政失誤的政治代價。然而,若馬斯克持續削弱共和黨,結果恐令其最厭惡的進步派與DEI(多元、公平、包容)文化復興。未來政治戰場上,「馬斯克效應」是否會重塑美國保守派版圖,仍有待觀察。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