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媒體近日宣布,已在四川高原山區的一場防災演習中公開展示一款國產研發的新型垂直起降(VTOL)無人機。這款無人機採用「尾坐式」(tail-sitter)設計,整體造型與美國Shield AI公司研發的V-BAT無人機相似,引發外界關注。
據報道,這款無人機高度為1.8公尺,翼展2.6公尺,採單一涵道風扇(ducted-fan)推進系統,搭載紅外線與可見光鏡頭的平衡環架(gimbal)系統。相較於傳統的四旋翼無人機,其設計除了能垂直起降,更具備更快的水平飛行速度與更佳的靈活性。
該無人機專為災難應變、偵察監控等快速部署任務所設計,並採用模組化機身,操作者可依任務需求自由更換載荷,包括光學相機、環境感測器、訊號彈、照明模組等多樣設備,增強任務多樣性與實用性。
系統控制方面,該無人機採用中國航發集團(CAIG)開發的「文耀」AI飛控平台,具備自動規劃飛行路線、自主避障、多機協同等人工智慧功能。這不僅強化無人機的自主作戰能力,也為未來群體作戰與自動防禦系統提供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外界觀察指出,該型無人機與美國V-BAT無人機在結構設計上有顯著相似性。V-BAT由美國新創公司Shield AI開發,於2021年正式服役,除了獲美國軍方採用外,也已部署於烏克蘭戰場,成為當地軍隊重要的反無人機工具。
快速起降 靈活轉場
V-BAT無人機具備垂直起降與懸停能力,搭配AI導引系統,能在偵測敵方無人機時快速計算攔截路徑,並自主飛行撞擊目標,是烏軍目前成本較低且實戰表現受好評的反無人機解決方案之一,也因此受到美軍高度重視。
此次中國推出設計相仿的無人機,結合解放軍既有的AI飛控與作戰網絡體系,被視為可能參考甚至借鏡V-BAT的成功經驗,加快部署具備攻擊與防禦兼備的戰術型無人機。特別是在高原、複雜地形等任務場景下,該型機種可快速起降、靈活轉場,具備良好軍民融合應用潛力。
目前尚未公開該無人機的正式型號或是否已進入量產階段,但此次防災演練的公開展示,顯示其已具備實際應用能力,有望成為中國無人機戰術體系中的新成員,亦可能在災難應急、邊境巡邏、低成本對抗空域威脅等領域扮演重要角色。
在全球無人機技術加速競賽之際,中國持續投入具身智能、AI決策與多機編隊等領域的研發,逐步構建自主化、模組化、智能化的無人作戰系統。此次新型垂直起降無人機的亮相,不僅展現其技術積累,也代表中國在高機動性無人平台領域正快速追趕國際先進水準。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