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疫情蔓延

廣東5,000條「滅蚊魚」上崗
28/07/2025
20342
收藏
分享
廣東5,000條「滅蚊魚」上崗

隨著廣東省佛山市基孔肯雅熱疫情持續擴大,當地五個區截至7月24日已累計通報逾4,000例確診病例。為切斷蚊媒傳播鏈,佛山各地啟動大規模防蚊滅蚊行動,採用生物防治、科技監控與群眾動員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應對疫情。

據《環球網》與《南方都市報》報,禪城區在亞藝公園、中山公園等地投放逾5,000條專門捕食蚊蟲幼蟲的「滅蚊魚」,試圖從源頭降低蚊蟲密度;並於城市重點綠地展開全面消殺作業。南莊鎮龍津村則聯合當地智慧社會治理中心,創新啟用「無人機+」模式,針對樓頂積水與衛生死角等蚊媒高風險區進行排查,精準施策。

順德區北滘鎮莘村更號召居民於每天傍晚6時統一點燃蚊香,雖遭部分民眾調侃為「儀式感」,但專家表示同步施藥有助提升滅蚊效率,形成區域性驅蚊效果。

針對疫情迅速蔓延,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日前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基孔肯雅熱病毒傳播速度快於以往,部分地區樣本顯示其基本傳染數(R0值)可達7,遠高於登革熱病毒的2至3倍。中國過往未曾出現基孔肯雅熱大流行,民眾缺乏基礎免疫力,成為疫情快速擴散的重要因素。

疫情仍處「有效窗口期」

不過張文宏強調,目前南方多地仍處於控制疫情的「有效窗口期」,只要迅速採取有力措施,仍有望阻止感染風暴擴大與外溢。他指出,人類本身亦為病毒傳染源,透過現代交通往來,病毒可從患者身上傳至新的伊蚊棲息區域,造成跨區跳躍式傳播,因此防控重點須包括防蚊隔離與流動人口監測。

張文宏進一步建議,各地應不遺餘力消滅蚊子孳生地,同時對可疑患者加強流行病學監測,疫情平息後更應展開血清學研究,評估實際感染範圍與未來傳染風險。此外,目前感染者多屬輕症,經對症治療大多可恢復。

中國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專家劉起勇也表示,今年疫情規模遠超往年,與外部環境、氣候條件及病毒株變異密切相關。今年南方高溫潮濕、降雨頻繁,為蚊蟲孳生提供理想條件;而此次輸入的病毒株為20年前曾在印度洋留尼汪島造成大流行的高傳染力「印度洋型」,特別容易透過伊蚊傳播。

目前,佛山市已針對感染者實施防蚊隔離,並部署多方聯動應對疫情進一步擴散。專家提醒公眾,應加強個人防蚊措施,清除積水容器,及時就醫報告症狀,共同守住疫情防線。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