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公司晶泰科技近日宣布,已與由生物製藥業界知名科學家Gregory Verdine創立的DoveTree完成合作簽約,總訂單金額高達約470億港元(59.9億美元),創下AI+機器人新藥研發領域最大規模的合作紀錄。晶泰已收取首付款約4億港元(5,100萬美元),未來可望再獲約3.85億港元的進一步付款,以及高達462億港元的里程碑與銷售分成。受到消息帶動,晶泰科技股價過去五日漲超18%。晶泰科技近日宣布,已與DoveTree完成合作簽約,總訂單金額高達約470億港元。 (RTHK圖片)
晶泰科技在技術層面,結合量子物理、AI與機器人自動化等先進技術。 (網落圖片)
根據協議內容,DoveTree 將獨家擁有合作藥物的全球開發與商業化權利,而晶泰科技則提供其AI驅動的新藥發現平台,包括靶點驗證、分子設計與親和力預測、合成路線設計等完整研發能力。雙方的合作旨在提升新藥研發效率與成功率,加速將創新藥物推向市場。
DoveTree 創辦人為國際知名生物醫藥企業家 Gregory Verdine 博士,其曾主導開發三款FDA核准藥物,並提出「drug the undruggable」理念,致力針對傳統技術難以成藥的靶點進行研發。Verdine 表示,晶泰科技將藥物研發過程轉化為可預測、可量化的工程問題,其AI與自動化實驗平台可實現大規模創新突破,是理想的戰略合作夥伴。
晶泰科技董事局主席溫書豪指出,此次合作不僅驗證平台成熟度,更標誌著一種研發模式的範式轉移。雙方優勢互補,有望在未來聯手拓展針對高價值靶點的新項目,加速推進具挑戰性的創新靶點開發。
與多家國際藥企合作
在技術層面,晶泰科技結合量子物理、AI與機器人自動化,建構出涵蓋小分子、大分子、抗體偶聯藥物(ADC)與分子膠的全流程「乾濕結合」研發體系。透過自主開發的XtalFold®平台、親和力預測模型與合成預測工具,晶泰可在一周內完成高通量分子生成與測試,大幅縮短研發週期。其AI模型每日可處理數萬化合物親和力預測,並已與多家國際藥企建立合作。
特別在分子膠領域,晶泰已建立可預測靶點與合成路線的研發平台,透過AI+自動化實驗迭代優化候選藥物,為治療「不可成藥」靶點提供新路徑。晶泰並計劃與 Verdine 團隊在此領域展開更深層次合作,開發多靶點、多場景的新型藥物。
DoveTree 名稱取自中國稀有植物珙桐(又稱鴿子樹),象徵中美藥研資源融合。公司聚焦於首創新藥(first-in-class)開發,結合美國成熟的研發生態與中國AI平台優勢,致力解決重大疾病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晶泰科技由三位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於2015年創立,2023年在港交所上市,為少數具備大、小分子與AI+機器人研發整合能力的藥研平台公司。公司表示,將持續深化國際合作,透過技術平台支持更多高潛力創新藥物管線,推動AI 藥研的產業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