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中國網友在社交平台吐槽知名水果連鎖品牌百果園價格高昂,有人直言「月薪2萬都吃不起」,並曬出消費單據稱「隨便買買就要上百元」。面對質疑,被稱為「水果一哥」的百果園集團董事長余惠勇8日在影片中回應稱,公司不會迎合消費者,而是「多年來一直走在教育消費者成熟的路上」,此言一出迅速衝上熱搜,引發輿論兩極化爭議。
百果園成立於2001年底,2023年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是中國最大的水果連鎖零售企業之一。但近來網上抱怨聲不斷,有消費者舉例稱,在百果園購買4個進口櫻桃李花費51元,陽光玫瑰葡萄每斤13.9元,幾乎是鄰近超市的兩倍;黃皮哈密瓜每斤6元,一個售價15元,而超市僅每斤2.98元。
在回應影片中,余惠勇強調百果園堅持高品質定位,不會為迎合市場而降低品質、壓低價格,「便宜的水果供大於求,真正的好水果是供不應求的,這也是貴的原因之一」。他表示,公司有幾千萬會員,如果沒有認同百果園價值的顧客,品牌也不可能存在至今。並直言商業分為「利用消費者無知」與「教育消費者成熟」兩種,百果園多年來選擇後者。
這番「教育說」引發網民熱議,不少人批評其態度傲慢,「市場會教育他」、「水果有教師資格證嗎」、「上一個這麼囂張的是鐘薛高創始人」;也有人認為百果園服務與品質確實不錯,「客群不同,各取所需」。另有網友嘲諷,百果園真正的核心生意是「收割加盟商和股民」。
公司去年虧近四億元
針對輿論風波,百果園客服回應稱,影片內容存在誤解,內部已在溝通處理,並建議關注後續官方信息。
百果園近年業績承壓,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稅前虧損3.91億元,為五年來首次虧損。全年零售門店數量較上年淨減966家至5,127家,加盟店由6081家降至5116家,平均每天關店近5家。有分析指,高端水果市場在消費降級背景下需求收縮,加上加盟商吸引力下降,是百果園「跌落神壇」的重要原因。
據媒體實地探訪,百果園門市陳列精緻,水果多用保鮮膜包裝並提供試吃,標註等級多為A級,且經檢測統一供貨、統一定價。店員表示,價格高於市場主要因品質篩選嚴格,進口及稀有水果更貴;大眾化品類則僅略高於超市價,會員還可享優惠。每天會有一款特價水果,價格打對折左右。
雖然百果園強調高品質、高標準,但在價格敏感度提升的市場環境中,「教育消費者」的理念能否被廣泛接受,仍是未知數。輿論認為,品牌若忽視價格與市場心理的平衡,最終可能會被市場反向「教育」。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