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0年起,澳門的國慶慶祝方式從牌樓建造,轉變為更貼近民眾的國慶園遊會。時至今日,每逢國慶和中秋佳節,澳門的社團仍會自發性地舉辦各式各樣的遊藝會,力圖將節慶的氛圍傳播至街頭巷尾。無論是園遊會、遊園會抑或遊藝會,這類活動的形式從巡遊、歌舞表演到遊藝攤位不盡相同,但都是以愛國愛澳為宗旨。
早在1938年,澳門洋務工友賑災會、花界救災會、淘聲音樂社和蝴蝶音樂社就曾聯合舉辦籌賑廣州受難同胞遊藝會,為抗日戰爭中的廣州同胞籌得不少善款。如今的遊園會除了為市民提供休閒娛樂的場合,更為社區打造了傳揚和表達愛國精神的平台。這種自發且草根的慶祝模式,展現了澳門社會的活力與凝聚力,也令國慶在澳門成為一個真正屬於所有人的節日。
1972年位於南灣工人球場的慶祝國慶園遊會。 (澳門美術協會提供,摘自「 澳門記憶 」文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