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星創富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智龍

合作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澳門籍仲裁員黃淑筠

澳門太赫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萬浩光

橫琴片仔癀博物館執行董事林子翔

合作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生態環境處澳門籍中級行政專員陳星亮
2025年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第四年,也是合作區第二階段建設的開局之年。四年來,越來越多來自澳門的青年到此創業逐夢,演繹精彩人生。
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行政事務局策劃舉辦的四週年媒體茶話會暨「橫琴在線」欄目「尋找106個來橫琴的理由」線下分享活動於9月19日舉行,由5位在橫琴創業就業澳門青年代表匯聚一堂,分享自己在橫琴的所見所聞、心得體驗。
5位青年來自不同行業、對橫琴有著不同的思考,他們圍坐天沐河畔,暢所欲言,分享在橫琴創業、就業、生活的點滴,共同探討「澳門+橫琴」聯動發展的無限可能。
時星創富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智龍表示,2014年初到橫琴時,眼前「幾乎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座主題樂園和幾棟剛建成的大樓。」如今24小時通關、澳門單牌車自由往來成為常態,這對於在橫琴創業、生活的澳門人來說是印象最深刻的變化。
澳門太赫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萬浩光表示,橫琴正在實現從休閒勝地到產業高地的轉型,過去的橫琴以海鮮和文旅聞名,如今已成為科技和高端製造等新興產業的集聚地。這種轉變使橫琴成為澳門融入大灣區、實現產業多元化的重要平台。
合作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澳門籍仲裁員黃淑筠分享為何選擇扎根橫琴,她直言,橫琴對澳門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澳門現在需要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如果我們只在澳門本土發展,遠不能滿足我們轉型的需求,而橫琴能夠幫助澳門實現這一點。」作為合作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聘用的澳門籍勞動仲裁員,從職業中接觸個案可以看到,確實多了很多澳門企業進駐橫琴。
橫琴片仔癀博物館執行董事林子翔稱,2020年,受橫琴稅收優惠政策和發展機遇吸引,故將公司總部從深圳遷至橫琴,開啓了一段與中醫藥文化結緣的創業之旅。「當時橫琴推出針對澳人澳企的免租政策,我們率先落戶,開始探索產業方向。」在深入了解橫琴重點發展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後,結合家族國學文化研究背景和個人興趣,最終選擇了中醫藥產業賽道,「我們要讓中醫藥這一千年瑰寶通過橫琴平台實現產業化、現代化,並走向世界。」
合作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生態環境處澳門籍中級行政專員陳星亮表示,自己本科所學的專業是生態學,在澳門發展空間有限,2022年來橫琴考察,發現橫琴擁有比較豐富的自然資源,當看到合作區面向澳門公開招聘員額制人員時,有一個崗位招聘生態學專業,便馬上報名,找到了專業與事業的契合點。
另外,談及對橫琴未來的期待,青年們紛紛從「人才」、「規則」、「生態」等方面提出建議與願景。在人才方面,林子翔建議,橫琴應放眼全球吸引人才,「澳門僅60萬人口,中醫藥產業需要更多專業人才。橫琴應該海納百川,吸引全球英才共同發展。」他相信,在合作區的建設背景下,橫琴將成為匯聚全球人才的高地,助力中醫藥產業實現百億級乃至千億級的突破。
而規則銜接與民生優化仍是重點。黃淑筠建議,加強法律保障普及,比如在澳企註冊時發放「勞動爭議應對手冊」,同時進一步優化通關效率,緩解下班高峰的交通壓力;陳星亮則提出要「拆掉澳門人心理上的『口岸』」——通過更多優質服務與便利措施,加強兩地「心聯通」,讓澳門居民將橫琴當作真正的家園。
長遠來看,澳門青年還期待橫琴成為「聯通世界的窗口」。「我們不僅要在橫琴研發,更要探索制定橫琴低碳產業標準,希望將這裡打造成為面向全球的低碳技術應用和輸出平台。」萬浩光表示,希望合作區未來5年能吸引全球低碳技術人才,推動橫琴成為全球綠色創新高地,實現「從橫琴出發,服務全球」的產業願景。
劉智龍則表示,「琴澳一體化」不應僅是兩地聯動,更應成為聯通世界的平台。希望通過這個獨一無二的合作區模式,吸引更多華僑華人和國際友人,通過澳門和橫琴走進內地大市場,共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