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三巨頭「商業互捧」

巨額資金循環打造AI泡沫?
25/09/2025
2237
收藏
分享
巨額資金循環打造AI泡沫?

硅谷再次掀起震撼市場的巨額交易。英偉達(Nvidia)近日宣布,將向人工智能領頭羊 OpenAI 投資高達1,000 億美元,讓全球投資人與產業焦點再次集中在新形成的「三角關係」——OpenAI、英偉達與甲骨文(Oracle)。三家科技巨頭正透過一連串合作,試圖構築下一代AI算力帝國。

甲骨文、英偉達與OpenAI相互投資,形成AI永動機。 (網絡圖片)

這場合作可追溯至今年6月。當時,OpenAI 與甲骨文簽署了一份長達五年的雲端服務合約,金額高達3,000億美元,單年支出就達 600 億美元,遠超過 OpenAI 當前約100億美元的年收入,被業界譽為「史上最大雲端合約」之一。該交易也是 OpenAI「星際之門」(Stargate)計劃的核心一步。

天價合約啟動「資金循環」

隨著輝達加入,「三角聯盟」的資金閉環逐漸成形。根據協議,OpenAI 將利用英偉達的硬件建設至少10GW規模的AI資料中心,相當於400 萬至500萬塊 GPU晶片,幾乎等於輝達全年出貨總量。資金與硬體流動的邏輯清晰:OpenAI支付巨額費用向甲骨文租用雲端服務;甲骨文:為滿足需求,向英偉達大舉採購 GPU晶片;英偉達達:銷售晶片獲利後,再以投資形式部分回流至OpenAI,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這個看似完美的循環,讓三方各取所需:OpenAI解決算力短缺,甲骨文獲得龐大訂單,英偉達則進一步擴大晶片銷售版圖。

兩巨頭股價齊漲

消息公布後,英偉達與甲骨文股價齊漲,市場對合作前景高度看好。然而,背後的風險也引起關注。

首先,OpenAI雖然估值已達千億美元,但至今仍未實現獲利。據估計,其 2025 年虧損可能超過 50 億美元,而僅資料中心與雲端服務的年支出便高達 600 億美元,財務壓力極大。

其次,甲骨文本身也面臨財務挑戰。為緊跟AI浪潮,公司必須大舉投資基礎設施,導致負債與現金流壓力加重。其債務股本比高達427%,遠高於微軟等競爭對手,市場憂慮其承受能力有限。

至於英偉達,雖然能透過合作確保GPU出口,但若OpenAI或甲骨文資金鏈出現問題,也可能影響到其訂單穩定性。

高風險「鐵索連環」

業界將這個新結盟形容為「ONO」(OpenAI、Nvidia、Oracle)聯盟,一場只許成功、不准失敗的高風險豪賭。原因在於三者的合作緊密相扣,任何一方失衡,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在全球AI算力競賽中,他們還要面對Google、Anthropic 等強勁對手,競爭壓力巨大。若「ONO」聯盟能順利推進,將有機會壟斷未來AI訓練與運行的基礎設施。但若合作受阻,則不僅三方股價可能遭遇重創,也可能改寫整個 AI 產業的勢力版圖。

未來數年,OpenAI 的商業化能力、甲骨文的財務承受度,以及輝達在晶片供應鏈的穩定性,都將決定這場豪賭的成敗。全球 AI 產業的格局,正被這三方的「鐵索連環」深深牽動。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