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股市場持續升溫。德勤於發表最新報告預測,2025年全年港股IPO集資額將達2,500億至2,800億港元,全年料穩守全球第一。這已是德勤年內第二度上調預測,反映港股IPO市場自去年第四季回暖以來,動能持續增強。2025年 全 年 港 股IPO集 資 額 將 達2,500億至2,800億港元,全年料穩守全球第一。 (新華網圖片)
德勤指出,截至9月30日,香港交易所將累計迎來66隻新股上市,總集資額達1823億港元,同比增長228%,新股數量亦增長47%。其中,寧德時代、紫金黃金國際、恒瑞醫藥、三花智控及海天味業,成為今年首三季集資額前五大新股,金額分別約410億、250億、114億、107 億及106億港元。值得留意的是,紫金黃金國際仍在招股中,預計9月29日正式掛牌。
與去年同期相比,2024年前三季度僅美的集團「先A後H」上市一案突破百億集資(357億港元),顯示2025年已出現明顯拐點。德勤分析,超大型A股企業赴港掛牌,是推動集資額大幅攀升的主因。
十大新股佔四席
根據德勤統計,2025年前三季,港交所以1,823億港元集資額位居全球新股市場首位,遠超第二名紐約證券交易所的1,256億港元,第三為納斯達克(1146億港元),其後為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791億港元)及上海證券交易所(493億港元)。全球前十大新股中,港交所佔據四席,顯示香港在國際新股市場的突出地位。
同期,中國A股市場共有78隻新股上市,集資規模771億元人民幣,按年分別增長13%及61%,但仍難與港股IPO規模相比。
新經濟股集資年增六倍
德勤報告顯示,今年新經濟股在港集資額同比增長6.5倍,達854億港元,主要受惠於生物科技股的集中上市。不過,科企專線下的特專科技公司今年尚未有新股掛牌。與此同時,港交所主板新股估值亦逐季回升,2025年第三季度市盈率(P/E)已升至15倍,較去年第四季的12倍明顯改善,並回到2021年底的水平。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表示,隨著資金流入亞洲尋找高增長企業,港股IPO市場活躍度提升,合理估值成為吸引海外公司赴港掛牌的重要因素。他認為,資金環境與估值回暖,將進一步推動IPO市場。
海外公司與「先A後H」動能
報告提到,2025年前三季已有四家海外公司來港上市,分別是泰國椰子水品牌IFBH、新加坡miRNA技術公司MIRXES、南山鋁業旗下印尼氧化鋁業務南山鋁業國際,以及美國加州眼科藥物公司撥康視雲,合計集資54億港元。
目前港交所正處理的新股申請多達236宗,其中約三分之一為A股企業計劃「先A後H」上市,反映相關趨勢將持續成為香港新股市場的重要動力。
德勤預期,2025年全年港交所將錄得約80 隻新股上市,其中至少5宗為集資額逾10億美元的超大型IPO。歐振興強調,若市場保持目前勢頭,香港新股集資額將穩守全球第一,並為港股市場帶來更多國際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