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現首宗本地感染的基孔肯雅熱(俗稱屈公病)個案,患者為一名居於黃大仙鳳德邨雪鳳樓的82歲老婦。衞生防護中心表示,病人潛伏期內沒有外遊紀錄,初步判斷感染源頭位於屋邨內。事件或波及逾萬名居民及區內三所學校,當局已即時展開跨部門防控行動。
香港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公布,患者於10月18日出現左腳踝腫痛,22日發燒及關節疼痛,經私家醫生診治後病情未見好轉,翌日入廣華醫院,化驗證實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目前情況穩定。
調查顯示,老婦日常主要活動範圍均在鳳德邨內,包括晨運、購物及接送孫兒上學。她有四名家居接觸者,暫未出現病徵。徐樂堅指出,病人潛伏期(病發前12日)並無離港,對上一次外遊已是8月底前往清遠,故屬本港首宗本地感染個案。
涉20幢樓宇 三校學生或受影響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指出,白紋伊蚊的飛行範圍有限,中心已劃定以雪鳳樓為中心、半徑200米的區域為高風險範圍,涉及約20幢樓宇、8,000戶、逾萬居民。當局將派員入屋派發問卷及樣本瓶,尋找潛在患者。
受影響的地區包括鳳德邨七幢樓宇、鳳鑽苑及鳳禮苑兩幢,以及蒲崗村道以西的十一幢大廈。區內有三所學校:聖文德天主教小學、禮賢會恩慈學校及神召會德萃書院,中心將於明日復課後聯絡校方了解有否學生出現病徵。
歐家榮稱,今年本港累計錄得46宗輸入個案,患者均非居於鳳德邨,推測或有輕症或未確診者在區內被蚊叮咬後傳播病毒。他表示,中心已加強監測及流行病學調查,以掌握社區內潛在感染情況。
政府緊急滅蚊 設醫護站監測
衞生防護中心已聯同食環署、民政署及房屋署召開跨部門會議,決定未來兩周集中滅蚊及清除積水工作,尤其針對屋苑公共地方、地盤及街市商場。
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霍明茵表示,已即時在患者住所及其常到地點進行噴霧滅蚊和施放殺幼蟲劑,並加強巡查高危地點。中心亦設立熱線及鳳德商場醫護站,為居民提供評估及轉介服務。凡10月1日後出現發燒、關節痛或紅疹的市民,應盡快求診或聯絡中心。
香港房屋署表示,鳳德邨屬租者置其屋計劃屋苑,已提醒業主立案法團全力配合滅蚊行動,加強清潔及防治蟲鼠工作,加快清理積水及垃圾,並向居民宣傳防蚊資訊。
徐樂堅重申,目前未見大規模爆發,但不排除陸續出現新個案。他指出,只要完成滅蚊及控蚊措施,經過一個潛伏期(約12日)如無新增感染,才可初步判定疫情受控。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