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稱金管局)近年積極推進多種新型數碼貨幣研究,涵蓋央行數碼貨幣「數碼港元」、穩定幣及代幣化存款。金管局最新總結指出,經多年探索,「代幣化存款」或比「數碼港元」更能以簡單方式實現數碼貨幣的優勢,並透露已有七家銀行表示有意於今年內推出代幣化存款。
香港金管局助理總裁(金融基建)周文正表示,局方已接獲多家銀行提交計劃,反映業界積極性高。早在5月,滙豐銀行已率先宣布推出以代幣化存款為基礎的企業財資管理方案,並成功吸引螞蟻國際成為首個企業客戶,成為香港首批代幣化存款實際應用案例。
香港信報引述香港科技大學金融研究院主管及助理院長唐博指出,代幣化存款在香港的推廣前景可觀。他稱,在金融基礎薄弱的新興市場,商業穩定幣具有一定優勢,但香港金融體系高度成熟、基礎設施完善,代幣化存款更能體現效率與安全性。
為零售場景做準備
金管局最新發表的《「數碼港元」先導計劃第二階段報告》顯示,現階段「數碼港元」需求主要集中於非零售場景,因此未來將優先探索其於批發層面的應用,例如金融機構間支付及結算。報告指出,首兩階段研究重點在於「可用」與「好用」,並認為由於「數碼港元」不具信貸風險,適合用於大額結算及跨機構交易,現階段應集中資源發掘其在批發市場的獨特價值。
報告同時指出,雖然公眾對「數碼港元」與代幣化存款的接受度相若,但「數碼港元」並非解決零售支付痛點的萬能方案。不過,當局仍會為未來可能的零售應用做好前期準備,包括政策、法律及技術層面工作,並計劃於明年上半年完成與業界共用的代幣化標準建構。
穩定幣與「數碼港元」功能互補
談及穩定幣與「數碼港元」的差異,李達志指出,各機構將根據自身應用場景決定使用方向,穩定幣仍處於發牌階段。現時有七間銀行準備推出代幣化存款,另有九間銀行參與批發層面測試;部分金融機構已在實際案例中使用「數碼港元」作為代幣化生態系統與跨境支付的橋樑,例如國際貿易結算等場景。
他舉例說,若銀行A與銀行B各自發行代幣化存款,「數碼港元」可充當轉換器角色,實現不同銀行間資金互通與清算。同時他強調,「數碼港元」並非要取代現有的港元即時支付結算系統(RTGS),兩者各有功能定位,不過在流動性管理方面,「數碼港元」具有更大優勢。
金管局亦重申,正積極籌備第三批代幣化政府債券的推出,期望進一步提升自動化水平並吸引更多銀行參與,以擴大香港在代幣化金融市場的國際領先地位。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