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20分鐘的婚禮 換來20萬美元撫恤金 俄羅斯黑寡婦

如何從陣亡士兵身上牟利?
06/11/2025
3394
收藏
分享
如何從陣亡士兵身上牟利?

俄烏戰爭延燒近兩年,俄羅斯前線士兵的高額撫恤金吸引不法之徒覬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近來俄國各地陸續爆出「假結婚」詐騙案件,多名女性與犯罪團伙以婚姻為名、牟取陣亡軍人撫恤金,造成社會譁然。部分媒體甚至將這些人稱為「黑寡婦」,意指以士兵死亡為代價謀利的詐騙者。

2023年10月,40歲的俄軍士兵謝爾蓋·漢多日科(Sergey Khandozhko)在入伍第二天閃電結婚。這場婚禮沒有照片、沒有戒指,僅持續20分鐘,現場唯一的賓客還是陌生人。婚後,新娘葉蓮娜·索科洛娃(Elena Sokolova)竟繼續與前夫及孩子同住。

不久後,漢多日科在烏克蘭前線陣亡。按照俄軍補償制度,陣亡士兵家屬可獲約20萬美元(近1,450萬盧布)撫恤金。索科洛娃隨即領取全額賠償,家人才驚覺有異。法院最終判決這段婚姻屬欺詐行為、無效,索科洛娃被罰3,000盧布(約37美元),但她仍提出上訴。

貧困士兵成目標

隨著戰爭持續,俄軍以高額獎金吸引志願兵。士兵死亡後家屬可獲巨額補償,使貧困地區的軍人家庭成為詐騙目標。據《華爾街日報》調查,俄羅斯法院近年出現多起以結婚為名的財務詐欺案,一些女性單獨行動,另一些則受犯罪團伙操控。

在漢特—曼西斯克地區,調查委員會揭露一個詐騙組織以「婚姻操作」為手段,專門物色單身男性,說服他們簽訂兵役合同後安排假結婚,藉機掌握財務控制權。受害士兵陣亡後,團伙以「遺孀」名義領取撫恤金,涉案金額約3,000萬盧布(約37萬美元)。

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檢方今年指控一對夫妻誘騙一名46歲無親屬男子與其63歲女性同夥結婚,並逼其簽署入伍文件。男子陣亡後,該團伙以「遺孀」名義開設銀行帳戶,瓜分800萬盧布(約10萬美元)。

「與士兵約會」成熱門群組

隨著社交媒體滲透,詐騙手法更具規模。在俄國社交平台VK上,有數十個群組以「與士兵約會」(Dates with Soldiers)、「與肩章約會」(Dates with Shoulder Marks)為名,專供女性尋找在烏克蘭服役的男性對象。這些群組成為婚姻詐騙的溫床,騙徒可輕易接觸前線士兵,打造「浪漫劇本」,進而達成財務目的。

俄羅斯法律專家指出,案件實際規模難以統計。除了假結婚,還有親屬間因撫恤金爭奪而爆發訴訟——失聯多年的父親現身要求分錢,祖父母索要補償金等事件層出不窮。

俄羅斯議員譴責此類行為是對「陣亡英雄的褻瀆」。議員列昂尼德·斯盧茨基(Leonid Slutsky)痛批這些人為「玷污神聖事物的惡魔」,並呼籲修法加重刑責,限制戰時婚姻繼承權。另有議員提案,要求在俄烏戰爭後結婚的配偶不得分享軍餉或撫恤金,以杜絕「戰地婚姻套利」。

今年4月,西伯利亞一名房地產經紀人瑪麗娜·奧爾洛娃(Marina Orlova)在播客中稱:「找一個在前線的男人,他一死,你就能拿到800萬。這是個商業計劃。」她隨即被控「煽動仇恨與敵意罪」,法院裁定有罪。奧爾洛娃在警方影片中公開道歉,稱其言論「對遺孀與士兵家屬造成傷害」。

「戰利品爭奪戰」

另一宗引起輿論關注的案件發生於莫斯科近郊。22歲女子安吉麗娜·瓦留希娜(Angelina Varyukhina)在社群平台認識27歲士兵格奧爾基·科斯特爾科(Georgy Kostyrko),兩人結婚僅11天後男子重返戰場。數月後他申請離婚,但在法院判決前陣亡。瓦留希娜隨即上訴,使婚姻在法理上仍生效,得以申領撫恤金。

科斯特爾科母親憤而提告,指控她「利用短暫婚姻圖利」。最終法院裁定婚姻無效,瓦留希娜喪失繼承權。律師安德拉尼克·格里戈良表示,這起事件警示社會:「從亡者的鮮血中謀利,不僅是不道德,更是對戰爭犧牲者的背叛。」

在俄羅斯,士兵殞命換來的撫恤金原意是對家庭的安撫,如今卻成為詐騙獵場。從社群媒體劇本式愛情,到假結婚套現的連環計,戰場之外的「戰利品爭奪戰」正在悄然上演。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