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澳科創合作

如何向縱深邁進?
21/11/2025
4248
收藏
分享
如何向縱深邁進?

在今年提出的「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新質生產力」成為關鍵字。規劃明確,要加快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其中提及的積體電路、先進材料、生物製造等重點領域,也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著力發展的「四新」產業和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的重點產業。

澳門大學。(李建束攝)

當新一輪科技革命來臨,站在「澳門+橫琴」新定位、新起點,琴澳科創合作如何向縱深邁進?日前,在橫琴舉行的澳琴珠產學研合作對接會暨澳琴珠科技人才供需見面會上,琴澳科研工作者、科創企業代表對兩地協同發展、深度合作貢獻了獨特視角。

在「澳門平台+國際資源+橫琴空間+成果共用」琴澳產業聯動發展新模式下,搭建產學研平台,促進澳門成果在橫琴加速落地轉化,是兩地科創領域合作的重要路徑之一。

目前,澳門共有4所國家重點實驗室,並由澳門高校牽頭設立了2所粵港澳聯合實驗室,科研實力與水準受到業界廣泛認可。

「澳門大學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其技術理念全球領先,且擁有眾多高素質人才,這是我們最看重的。」歐森斯科技董事長孟凡偉表示,公司已與澳門大學簽訂合作協定,雙方圍繞腦機介面這一前沿領域開展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應用,這將為未來5年乃至10 年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與澳門高校尋求產學研合作的案例不在少數。據澳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統計,今年共徵集到琴澳37家企業提出的57項技術需求,較去年增長了2.4倍;「產學研線上配隊平台」在今年前三季度促成32組合作,較去年同期增長10%。這組數字折射出琴澳科創合作的活躍度不斷提升。

構建創新生態體系

圍繞《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的發展目標規劃,當前琴澳科技創新一體化面臨著從建立初期向下一階段轉型的新挑戰。

從資料來看,橫琴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澳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還不充分,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2024年,橫琴「四新」產業增加值佔GDP的59.4%,其中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在區域經濟中的帶動作用不明顯。澳門方面,2023年高新技術相關產業拉動的直接經濟效益為73.3億澳門元,按年增加2.4%,相較其他重點新興產業提升效果不顯著。

另一方面,琴澳一體化創新協同水平需進一步提升,政策壁壘仍需打破。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姜志宏建議完善跨境執業資格互認、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視窗等規則制度,促進琴澳兩地人才交流,並依託橫琴乃至珠海的產業空間,吸引澳門高校畢業生在境內就業,實現橫琴、澳門、珠海三地人才的共育共通。

在資源分享方面,依託中國-葡語系國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等重點平台,充分發揮橫琴制度優勢、澳門「精准連絡人」作用及珠海產業腹地定位,進一步加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創新創業、科技合作等領域的聯動,構建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的科技開放合作新格局。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