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堂國際會議首次澳門召開

六專家團隊探討保護長幼方案
14/05/2019
22493
收藏
分享
六專家團隊探討保護長幼方案
六專家團隊探討保護長幼方案

仁慈堂國際會議首次在亞洲召開,昨日在澳門美高梅舉行。 (梁啟迪攝)

第12屆仁慈堂國際會議昨(13)日在澳門召開,亦是首次在亞洲舉行,會議昨日在澳門美高梅舉行,澳門仁慈堂值理會主席飛安達表示,在展現仁慈堂百年建設的同時,會議極具重大意義。目前世界各地都面臨着人口老化、新型病變的出現,令必要與持續的護理服務需求更具挑戰性。

會議有來自南美洲、非洲及歐洲等地的仁慈堂代表出席,並由六個專家團隊,探討社會福利和醫療政策等議題。

仁慈堂至今已成立450周年。飛安達稱,以往在日本、韓國及泰國等地均設有仁慈堂,但因財政和政治因素等問題,導致現時亞洲只剩澳門仁慈堂,希望透過今次會議和其他地區的仁慈堂緊密聯繫,並提高澳門旅遊城市在國際的形象。他又指,社會福利政策需要與時俱進,回歸後仁慈堂大大改變策略,面向澳門市民,亦與其他慈善機構保持友好關係。

而澳葡時代總督李安度和韋奇立來澳出席今次會議,二人亦即將成為仁慈堂榮譽贊助人,以表彰他們對仁慈堂的貢獻。

仁慈堂是澳門葡人社團中的重要團體,會員主要是羅馬天主教徒和土生葡人。自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後,仁慈堂以全新的積極姿態迎接特區成立,包括斥資修葺屬下的社會服務設施,開辦托兒服務,成立仁慈堂博物館等。現時,仁慈堂屬下的社會服務部門有安老院、托兒所、盲人重建中心等。

傳遞愛心 傳揚文化

除了固有社會服務項目,仁慈堂更因應不同時期的社會需求,適時以專案形式進行捐獻,為社會貧困人士和家庭,以及有需要的地方如災區等提供支援。仁慈堂除了是一所慈善機構外,還肩負起傳承和發揚天主教和土生族群豐富的文化遺產責任。2001年仁慈堂博物館開幕,展出本澳天主教文物,館藏反映早期西洋文化經澳門傳入中國的歷史。大部分館藏由仁慈堂的成員借出。現在,博物館已成為澳門其中一個旅遊景點,每天吸引絡繹不絕的遊客。

現時設址於高園街的仁慈堂安老院,是為孤苦無依長者而設的院舍,安老院在2001年進行擴建和翻新工程,新院舍落成後可供120位長者入住。重建後的安老院在設備和管理方面均是澳門最先進長者院舍之一。2002年,仁慈堂開辦托兒所,提供葡語和中文學前教育,彌補澳門葡語托兒服務的不足。仁慈堂托兒所可托管258名年齡由六個月至三歲嬰幼兒,並且因應社會的需求正進行擴建工程,日後可為更多的幼兒和家長服務。

與澳門共歷風雨450載 本地歷史最悠久慈善機構

仁慈堂前身「仁慈堂弟兄會」是在十六世紀澳門開埠不久成立,在澳門生根發芽,可以說仁慈堂的歷史與澳門歷史是一起交織發展。澳門仁慈堂創辦人、澳門首任主教賈尼勞(D. Belchior Carneiro)也是澳門早期重要的歷史人物之一,他參與了1583年澳門第一個政治機構——澳門議事會的創辦工作,仁慈堂的歷史比澳葡政府的歷史還悠久,它清晰地反映了與澳門之間的關係——根源密切相連。

早在1485年,當時的葡萄牙攝政女王唐娜.萊昂諾爾(D.Leonor)推行社會服務改革最為重要的時期,她於1498年8月15日創立里斯本弟兄會。之後,更開始在世界各地展開建立同性質的機構,澳門仁慈堂的成立就是這項活動的一個體現。1569年,即賈尼勞主教到達澳門一年後,他創立了仁慈堂,並施行有效管理。賈尼勞主教遵循天主教救治社會的原則:應該給饑餓的人食物、給乾渴的人飲水、給衣不蔽體的人衣物、給窮人和朝聖者庇護、給生病的人醫療並且讓死去的人得以安息。以自我奉獻的善行,成立了澳門歷史最悠久的社會慈善機構——澳門仁慈堂。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