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戰場硝烟四起

誰能成為中國Tesla?
31/08/2020
48103
收藏
分享
誰能成為中國Tesla?
誰能成為中國Tesla?
誰能成為中國Tesla?
誰能成為中國Tesla?
誰能成為中國Tesla?
誰能成為中國Tesla?
誰能成為中國Tesla?
誰能成為中國Tesla?
誰能成為中國Tesla?

近期新能源汽車成焦點,掀起銀彈大戰。(資料圖片)

比亞迪創辦人 王傳福

中國恒大集團主席 許家印

四部委於4月公布,將今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延長兩年。(RTHK圖片)

小鵬汽車選擇在美上市,上周四(27日)在美收市大漲41.47%。(美聯社圖片)

分析指,恒大汽車老闆許家印財力雄厚,有力量可以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發。(資料圖片)

中國恒大(3333)旗下恒大新能源汽車早前一口氣發布多達六款車型,兼在不同媒體「爆賣」廣告催谷人氣,而另一營運商小鵬汽車登陸美股「儲彈藥」,加上內地政府延長補貼的加持,這埸新能源汽車銀彈大戰,究竟誰可笑到最後,成為中國版的「特斯拉(Tesla)」?(文:周永雄)

恒大透過恒大健康產業(0708)持有汽車業務,更將其改名恒大新能源汽車,並且披露包括轎車、SUV和MPV的不同車款,採取大型「進攻」策略,與其他新能源汽車商逐步擴大戰線的模式截然不同。

此外,即使新車未見實物登場,甚至可供試駕,恒大已經推出宣傳廣告,率先提升「恒馳」知名度,建立品牌形象這種迥異手法。

新能源車股價先勝一仗

雖然未有新車推售,恒大已在背後部署整個產業鏈,包括建立生產基地等,並率先刺激恒大健康股價由6月底約10.38元,炒上本月初披露新車當日的高位37.05元計,累漲約2.57倍之多,市值突破2,300億元。

其實,近期新能源汽車成焦點,特別是特斯拉股價累創新高,甚至超逾2,000美元水平,而內地蔚來汽車在美國股價由1月初的3.72美元炒上近15美元水平,累增約三倍,而該公司早前披露7月銷量3,533輛,按年增3.22倍,而今年首七個月銷量1.77萬輛,按年升1.1倍,難怪惹市場憧憬。

小鵬汽車展翅高飛

另一電動車商小鵬汽車選擇在美上市,上周四(27日)在美國紐交所掛牌收市大漲41.47%,報21.22美元。而該集團旗下小鵬P7汽車於7月交付量1,641輛,而已簽汽車充電站約200間,接入第三方充電樁數量逾20萬個,覆蓋62個城市。

本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受補貼逐步減少等不利因素影響,去年內地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4%,豈料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1至3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56.4% ,令內地政府預計年底達500萬輛保有量的目標變得困難。

眼見困境,四部委於4月公布,將今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延長兩年,從今年開始設定每年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規模上限約為200萬輛, 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人民幣以下。

銷量扭轉跌勢

據工信部資料顯示,今年7月,內地新能源汽車產量和銷量分別約10萬輛和9.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5.6%和19.3%,主因是之前財政部的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出現補貼減少,新型冠狀病毒無可避免阻礙消費情緒,但隨著兩者情況出現變化而令銷售好轉。

7月新能源汽車市場,純電動汽車產量和銷量分別佔7.9萬輛和7.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7.9%和24.2%,繼續成為主流,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佔2.1萬輛和1.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8%和2.7%。

至於新能源汽車銷量全年能否突破100萬輛,需視乎補貼政策和刺激作用和疫情能否進一步舒緩。

恒大、比亞迪睇高一線

新能源車仍是一個較新的產業,最終鹿死誰手,誰能主宰中國龐大的汽車市場,暫時難以下定論。不過,有看好恒大汽車的分析員稱,恒大汽車老闆許家印財力雄厚,有力量可以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發,以及忍受幾年沒盈利。而且,恒大在芸芸企業中,執行能力是極強,當年搞地產,能在短短十多年,就擊敗一眾國企內房,或私人巨企,成為銷售之王,可見其能力不可少看。

另外,比亞迪(1211)早幾年已開展新能源車業務,可謂早著先鞭,加上本身集團是經營多年電池業務,對相關技術掌握肯定較別的企業優勝;更獲得股神畢菲特祝福,真金白銀入股,實是業內有力跑出的強手。

拜騰出師未捷先停產 84億人仔「凍過水」

正當電動車市場鬧得熱烘烘的同時,被內地稱為「中國特斯拉」、南京電動汽車初創企業拜騰(Byton)則未出先折,恐怕融資所得的84億元人民幣「凍過水」,可惜一輛車依然未賣出,反映投資汽車工業風險之高。

剛於今年美國消費電子展(CES)大肆推廣催谷人氣的拜騰指,自7月初起暫停生產,並聲稱重組,籌集資金以解決員工欠薪問題等。這間成立於2017年、以內地為基地的車企獲一汽、啟迪和蘇寧等投資,更成為獨角獸。

拜騰於去年11月讓首款量產車型M-Byte亮相,該車屬中高階豪華SUV,預料售價介乎30萬至40萬元人民幣之間,標榜創新的賣點在於放棄使用傳統的儀表板設計,大膽地使用橫跨司機和前座乘客、畫面達48吋的超大螢幕作為資訊和控制中心,而後座乘客同獲配備大型觸控屏幕,齊齊享受資訊、娛樂,甚至辦公的功能,當時更預期最快於年內量產。

可惜,內地傳媒早已傳出該公司業務陷入困境,包括拖欠員工薪酬達四個月,並陸續終止使用上海和北京的辦公室,且裁減美國員工,甚至傳該公司的南京廠房也關閉,令經過多輪融資的資金能否收回頓成疑問,且看會否有白武士拯救。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