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黑雨水浸 雨水泵房未調校好?

評論員及工程師:泵房數據去咗邊
02/06/2021
33565
收藏
分享

本澳昨日出現黑雨,令各區水浸,市民質疑1.1億元的雨水泵站成效如何。(讀者提供圖片)

澳門在經歷2017年強颱風「天鴿」吹襲後,喚醒了全城人關注低窪地區水浸問題,但至今事隔近四年後,當初提出的泵房、排水系統、擋潮閘等等設施,現時又如何呢?本澳昨(1)日凌晨經歷了一場近70年來最大的暴風雨,令本澳各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水浸,且一浸便數小時。而本澳政府動用1.1億元公帑興建的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似乎成效未見突出,未有如預期般「去水出眾」,令社會各界均對該設施成效質疑萬分。行政長官賀一誠昨日出席活動時亦就此作出解畫,表示雨水泵站仍未調校好,故起到作用不大。雨水泵站「未見真章」一事,受到社會質疑。

市政署五天前才表示,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工程已基本完成,整體試運作良好,亦聲稱排洪能力最高可達每秒14.28立方米,相當於兩分多鐘便可以排清一個標準泳池的水量,覆蓋範圍由新馬路至沙梨頭街市一帶區域;而且市政署早前亦指出,在今年1月至4月間已完成多個地勢低窪、人口稠密區分的排疏渠網清淤工作,清理下水道61,941米、明渠4,881米、雨水井6,868次、市政泵房2,023次。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建議政府儘早公布有關泵站的數據,以及排水能力,釋除公眾疑慮;工程師陳桂舜亦認為,政府應交代一下有關泵房的排水能力,及未來有關規劃。

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成效令人質疑,有評論員及工程師建議政府交待昨日黑雨時,泵房運作數據。(陳嘉俊攝)

不要藉口 要清晰指標

林宇滔今(2)日接受本報訪問時強調,政府在今次事件後,一定要交代清楚究竟內港北雨水泵站建成後,能夠承受多少暴雨的水量,政府應有清楚標準,政府絕對需要交代,否則難以達到問責效果,不過政府到現時都沒有交代實際數字。

林宇滔坦言,昨日的暴雨以澳門的渠網,不水浸是很難的,但市民要聽的不是解釋的藉口,而是要有清晰的標準,到底現時渠網多少毫米的雨量不會水浸,以及未來會有怎樣的改善?他亦強調,昨日的暴雨下,本澳水浸的區域很廣泛,時間亦很長,證明渠網排水的能力是一個大問題。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指出,政府應考慮黑雨亦可啟動部分民防機制。(資料圖片)

暴雨水浸後 民防去哪兒?

當局在2017年「天鴿」颱風後完善了民防機制,當有颱風吹襲本澳時就會啟動,但昨日發生的是「黑雨」,即使有山泥傾瀉及大範圍水浸,政府亦沒有啟動民防。林宇滔認為,昨日的黑雨威力絕不比颱風弱,當局應考慮是否有條件啟動部分民防機制,不是要啟動各個部門,「要廿幾個人坐埋一齊」,而是有條件的啟動,例如利用廣播通知市民會水浸等等,因為昨日黑雨是發生在凌晨,很多市民不會看手機,但用廣播提醒就不同,成效會更好。

究竟當時泵房有否正常運作?

事隔一天,現時當局仍未公開內港北雨水泵站在黑雨時的流量及有關數據。工程師陳桂舜表示,今次看不到內港泵房在黑雨時的有關數字,政府應該透明一點,公布當時汛流水量有多少,泵水設備是否運作正常;如果是運作正常,則證明水浸不是泵房的問題。

而陳桂舜亦指出,雨水排水系統要有一個前設,是要保證下游是暢通無阻,但問題是,由下環街一路去到沙欄仔都是混合渠,是污水與雨水合流,所以排水能加較差,如要進行改善必需是靠分流管及雨水溢流管道。

工程師陳桂舜認為,政府應該公開泵房數據。(陳嘉俊攝)

設溢流管道減少高位對低窪影響

陳桂舜指出,今次強降雨不同於天文大潮與「天鴿」等情況,強降雨會令低窪地區一帶受到高位流下來的水所影響,正如沙欄仔街對上是白鴿巢高位,即使是有排水管道都沒有太大作用,因為雨水從高處向下流,原本的合流排水管道又無法應對大量水流,從高位向下流的雨水沒有進入排水管道。他認為,當局應考慮設雨水溢流管道,將雨水分流排走。但陳桂舜同時亦坦言,一個城市單靠排水管道是行不通的。

陳桂舜指出,白鴿巢方面路邊全是石屎路,無法做到儲水效果,雨水難以流入山體當中,而澳門整個城市就如同沒有儲水能力一樣,只單靠排水管道,但其實單靠排水管道是行不通的。陳桂舜指出,而國內近年興起「海綿城市」,透過疏水地磚做到大面積吸水,能有效減少水堆積的問題,政府應作出有關考量。 (編輯:陳嘉俊)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