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署指新泵站已緩解水浸

意見籲公布清晰標準
03/06/2021
18615
收藏
分享
意見籲公布清晰標準
意見籲公布清晰標準
意見籲公布清晰標準
意見籲公布清晰標準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指出,政府應考慮黑 雨亦可啟動部分民防機制。(《 力報 》攝影組攝)

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成效令人質疑。(陳嘉俊攝)

市政諮詢委員陳溥森批評本澳治水工程過去一 年基本沒有明顯改善。 (受訪者提供圖片)

澳門在經歷2017年強颱風「天鴿」吹襲後,喚醒了全城人關注低窪地區水浸問題,但至今事隔近四年後,當初提出的泵房、排水系統、擋潮閘等等設施,現時又如何呢?本澳前(1)日凌晨經歷了一場近70年來最大的暴雨,令各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水浸,且一浸便數小時。而政府動用1.1億元公帑興建的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似乎成效未見突出,行政長官賀一誠前日出席活動時亦就此作出解畫,表 示雨水泵站仍未調校好,故起到作用不大。除此之外,渠網的排水能力、民防系統在黑雨之中未有啟動,亦受到社會質疑。

【 本報記者陳嘉俊報道 】市政署數日前表示,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工程已基本完成,整體試運作良好,排洪能力最高可達每秒14.28立方米,相當於兩分多鐘便可以排清一個標準泳池的水量,覆蓋範圍由新馬路至沙梨頭街市一帶區域;而市政署早前亦指, 在今年1月至4月間已完成多個地勢低窪、人口稠密區分的排疏渠網清淤工作,清理下水道61,941米、明渠4,881米、雨水井6,868次、市政泵房2,023次。然而前日面對暴雨來襲,內港水浸依舊,特首稱水泵站箱涵渠「作用不大」。

市政署:新泵站起到紓解作用

對此,市政署昨日發出新聞稿,公布內港一市帶水位數據。其中地勢較高的內港南在前日清晨6時錄得430毫米水位,但內港監測站僅為250毫 米,至7時內港南仍有360毫米水位,但內港監測站只為50毫米,「顯示」內港北箱涵渠及泵站雖在試運,仍對緩解該區水浸起到明顯紓解的作用。而待雨勢稍減,水浸短時間退卻。

林宇滔:需交代承受水量及標準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昨(2)日接受本報訪問時強調,政府在今次事件後,一定要交代清楚究竟內港北雨水泵站建成後,能夠承受多少暴雨的水量,政府應有清楚標準,政府絕對需要交代,否則難以達到問責效果。

林宇滔坦言,前日的暴雨以澳門的渠網,不水浸是很難的,但市民要聽的不是解釋的藉口, 而是要有清晰的標準,到底現時渠網多少毫米的雨量不會水浸,以及未來會有怎樣的改善?他亦強調,前日的暴雨下,本澳水浸的區域很廣泛, 時間亦很長,證明渠網排水的能力是一個大問題。

暴雨水浸後 民防去哪兒?

當局在2017年「天鴿」颱風後完善了民防機制,當有颱風吹襲本澳時就會啟動,但前日發生的是「黑雨」,即使有山泥傾瀉及大範圍水浸,政府亦沒有啟動民防。林宇滔認為,前日的黑雨威力絕不比颱風弱,當局應考慮是否有條件啟動部分民防機制,不是要啟動各個部門,「要廿幾個 人坐埋一齊」,而是有條件的啟動,例如利用廣播通知市民會水浸等等,因為前日黑雨是發生在凌晨,很多市民不會看手機,但用廣播提醒就不同,成效會更好。

陳桂舜:混合渠排水能力差

工程師陳桂舜表示,政府應該公布當時汛流水量有多少,泵水設備是否運作正常;如果是運作正常,則證明水浸不是泵房的問題。

陳桂舜亦指出,雨水排水系統要有一個前設,是要保證下游是暢通無阻,但問題是,由下環街一路去到沙欄仔都是混合渠,是污水與雨水合流,所以排水能加較差,如要進行改善必需是靠分流管及雨水溢流管道。

設溢流管道減少高位對低窪影響

陳桂舜指出,今次強降雨不同於天文大潮與「天鴿」等情況,強降雨會令低窪地區一帶受到高位流下來的水所影響,正如沙欄仔街對上是白鴿巢高位,即使是有排水管道都沒有太大作用, 因為雨水從高處向下流,原本的合流排水管道又無法應對大量水流,從高位向下流的雨水沒有進入排水管道。他認為,當局應考慮設雨水溢流管道,將雨水分流排走。但陳桂舜同時亦坦言,一 個城市單靠排水管道是行不通的。

陳桂舜指出,白鴿巢方面路邊全是石屎路, 無法做到儲水效果,雨水難以流入山體當中,而 澳門整個城市就如同沒有儲水能力一樣,只單靠排水管道,但其實單靠排水管道是行不通的。陳桂舜指出,而國內近年興起「海綿城市」,透過疏水地磚做到大面積吸水,能有效減少水堆積的問 題,政府應作出有關考量。

市政諮詢委員陳溥森批評 治水工程過去一年沒改善

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兼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陳溥森昨 (2) 日表示,6月1日凌晨,澳門迎來一場黑色暴雨,導致澳門舊區多處低窪地方成澤國,鏡湖馬路、渡船街、營地街、飛能便度街、慕拉士大馬路等街區水深過膝、行人澗水、汽車拋錨、電單車浸水、店舖低層貨物受淹。由於氣象台半夜推送氣象訊息,市民沒有足夠預防,商戶經營遭遇貨品損失。這一切, 幾乎同一年前同一時間發生的情況一模一樣, 出事地點也差不多重複。換言之,在過去一年時間,本澳防風治水工作基本沒有明顯改善。

陳溥森稱,儘管四年前澳門就制訂了《澳門特區防災減災十年規劃》,近年來也耗費巨資修建了水泵站箱涵渠等工程,以及更 換雨水管道等。但這些都經受不住一場大雨考驗,得物無所用的工程暴露出各個環節上的缺陷不足,當局確應吸取教訓,對這些防災減災工程從設計上,施工上查找原因,採取措施亡羊補牢。

有關方面應時刻牢記肩上重任氣象專家早在年初就已經預告,今年全年預測有五至八個熱帶氣旋進入珠江口,打風次數呈正常偏多,風力可能比以往強、且風季時間較長。既然本次暴雨已經把本澳治水工作存在問題暴露無遺,希望有關方面在檢討之餘時刻牢記肩上重任;全澳舊區低窪地方不少,這些區域散布1,700多幢年久失修低層樓宇,有24,000多株與人關係密切的樹木,有15,000個雨水井和30,000多米長度渠道,以及眾多的山體斜坡和樓宇戶外招牌,都是風雨季節各種隱患的潛伏爆發點,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差錯,都有可能造成全局性的影響,因此,要認真做好檢查監管。氣象局更應責無旁貸及時做好天氣預測,科學發放風雨警告,以確保市民在風雨災害面前的性命財產安全。

1.1億元興建的內港北雨水泵站,成效備受質疑。 (陳嘉俊攝)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