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他奶「哀悼刺警員工」惹議

內地網民發動抵制「再也不喝了」
04/07/2021
52919
收藏
分享
內地網民發動抵制「再也不喝了」
內地網民發動抵制「再也不喝了」
內地網民發動抵制「再也不喝了」
內地網民發動抵制「再也不喝了」
內地網民發動抵制「再也不喝了」

維他奶集團內部通告,將自家員工襲警後自殺稱為「不幸逝世」。(互聯網圖片)

「哀悼聲明」風波後,維他奶連發兩篇聲明滅火,並甩鍋說是員工的私人行為。(維他奶微博圖片)

多地商戶自發下架維他奶產品。(互聯網圖片)

不少電商平台已下架相關產品。(互聯網圖片)

香港回歸日發生刺警案,50歲男子梁健輝在銅鑼灣崇光百貨外用刀刺傷一名28歲男警員,再自戕死亡,當局形容是「孤狼式本土恐怖襲擊」。據警方調查,梁健輝生前為香港知名飲品維他奶公司的採購主任。自家員工襲警後自殺,維他奶內部通告卻稱其「不幸逝世」,並對家屬致以「最深切的慰問」,引發內地網民強烈憤慨,不僅揚言「不會再喝維他奶」,不少電商平台亦紛紛下架相關產品。

據港媒報道,一份網傳維他奶集團的內部通告2日流出,內文寫道:「我們懷著沉重心情通知各位,香港採購部主任梁健輝先生,於7月1日銅鑼灣事件不幸逝世,本公司向健輝家人致以最深切的慰問,人力資源部也與其家人接觸,將跟進提供協助」。這一紙充斥惋惜之辭的通告,本末倒置地將襲警的兇徒視為「受害者」,引發內地公眾強烈憤慨,維他奶代言人、內地演員任嘉倫及龔俊所在公司均宣布,終止與維他奶品牌的一切合作。

維他奶隨後緊急滅火,於3日凌晨透過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集團全力支持香港當局根據《港區國安法》對案件進行全面調查,維他奶集團及在內地運營的維他奶有限公司均致力於支持中國內地和香港的穩定、繁榮和發展。同日中午,維他奶官微再次發布「集團聲明」,稱先前網上流傳的所謂「通告」為一位員工私下撰寫並內部轉發,並沒有經過維他奶集團的官方批覆和發布。聲明還稱,該通告文件使用的措辭極為不當,將保留追究該名員工法律責任的權利,也對各界的不滿致歉。

不過,網民完全不買賬,質疑「一個有檔案標號的文件怎麼就成了員工私下撰寫」,並揚言「不會再喝維他奶」。

多次商戶下架相關產品

不少媒體均發現,全國多地商戶自發下架維他奶產品。據湖北「極目新聞」報道,一位四川省綿陽市好又多超市的員工發布一張內部通知顯示,因香港維他奶品牌慰問刺警兇手,請食品部看到消息即刻下架維他奶公司產品,並聯繫供應商退貨。

江蘇易家福城市生活廣場和湖北潛江「凱鍋滷蝦」店的員工亦告訴「極目新聞」,因維他奶表示慰問襲警員工,且後續道歉不夠誠懇,已經對維他奶相關產品作下架處理。同時,在知名生鮮配送平台「叮咚買菜」APP上,搜索維他奶產品,顯示相關貨物均處於「補貨中」。

業績多靠內地支撑

天眼查信息顯示,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於1940年3月6日在香港註冊成立,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目前,日本最大的金融機構「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持有13.87%的股權,為維他奶國際集團第一大股東。此外,羅友禮、羅德承、K.S. Lo Foundationze 均持有5%以上股權。

根據維他奶6月17日發布的2020/2021財政年度(2020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業績顯示,其收入增長主要歸功於中國內地市場表現,後者仍是這家公司的最大市場。數據顯示,2020年,維他奶中國內地市場收入50.08億港元,遠高於香港市場的18.65億港元、澳洲和紐西蘭的5.28億港元,以及新加坡的1.19億港元,占比高達66.6%。除內地業績增長外,在中國香港、澳洲和紐西蘭、新加坡等地,維他奶國際的表現皆不如意。

旗下產品曾屢上黑榜

作為老牌消費品牌的維他奶,在產品質量方面也可謂「劣跡斑斑」。據海關總署發布的全國未准入境食品化妝品信息顯示,2021年5月,維他奶旗下有3批次飲料,因超範圍使用營養強化劑D-泛酸鈣未准入境;2020年10月,維他奶旗下4批次產地為中國香港的飲料產品被拒入境,其中一批次豆奶飲料產品被拒原因顯示為「超範圍使用營養強化劑泛酸鈣」;2020年4月及5月,維他奶3批次飲料、1批次豆奶飲料,因「超範圍使用營養強化劑泛酸鈣」未能入境;2017年11月,有61批次、合計5.92噸的產品被國家質檢總局攔在境外。

最為消費者所熟知的維他奶產品,分別為豆奶和檸檬茶產品,其中豆奶往往被認為是一款健康產品,但據其配料表顯示,其營養成分主要是6.5g碳水、2g蛋白質、1.4g脂肪,其餘的營養元素也是含量不多的維生素B。說是豆奶,其實是一款含有大量糖分的普通飲料。 (編輯:聶蓉)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