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蚊子 大災禍

寨卡病毒名字從何而來?
14/09/2016
32210
收藏
分享
寨卡病毒名字從何而來?

科學家最早於1947年在非洲烏干達一片名叫「寨卡」(Zika)的森林裡,從感染黃熱病的猴子身上分離出的一種新型病毒,並將之命名為「寨卡」病毒。第二年,科學家又從當地的非洲伊蚊體內發現寨卡病毒。

1954年,尼日利亞首次發現人類感染寨卡病例。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寨卡在非洲和南亞地區潛伏,直至十年前,被報道案例不超過15個,且病例症狀都比較溫和,從未有死亡紀錄。2007年,寨卡突然掃蕩位處西太平洋的雅浦島,令該島約70%的居民被感染,隨後疫情逐漸蔓延至太平洋的其他島嶼,前年末傳播到南美洲、中美洲、墨西哥和加勒比海沿岸地區,形成大爆發趨勢。

寨卡病毒是如何傳播的?

主要是受到感染的白紋伊蚊及埃及伊蚊,透過叮咬傳播寨卡病毒。此外,寨卡病毒亦可透過血液傳染、母嬰傳染或性接觸傳染。伊蚊的生命周期極其短暫,僅能存活數周,且飛行能力很弱,活動範圍距離其孵化地大約只有100米。但就是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生物,1793年曾在美國費城引爆一場黃熱病疫情,造成當地十分一居民喪生。每年有3.9億人感染的登革熱也是由埃及伊蚊傳播的疾病。

為甚麼寨卡會突然大爆發?

目前有一種研究理論認為,寨卡病毒數十年來進化,近年發生變異,因此傳染性變得更強。另一種說法則是,攜帶病毒的旅行者將寨卡傳播到人群密集居住的地區,這些地區蚊子數量巨大,最終導致感染的爆發流行。彭博通訊社引述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衛生法教授高斯丁指出,蚊子傳播的疾病預防成本是最高的,而目前沒有針對寨卡的疫苗和特效藥,因此預防方法又非常有限,估計應對寨卡疫情的成本將達到數十億美元,效果卻不一定很好。

印尼為防寨卡入境,在雅加達蘇加諾哈達機場對旅客進行體溫檢查。(法新社圖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