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作為中國融合福文化、桃文化與微雕藝術的瑰寶,歷經千年發展,至今在河北廊坊永清縣開出璀璨成果。這裡被譽為「中國核雕之鄉」,其核雕產業以規模化、現代化與傳承創新三大特點,成為中國傳統工藝振興的典範。
據當地政府統計,永清核雕產業以別古莊鎮為核心,擁有逾2,000間企業與工作室,從業人員超過4萬人,產業年產值高達65億元人民幣,佔據中國核雕市場八成份額。這項源於北宋、興盛於明清的傳統技藝,至今不僅保留了古法雕刻的細膩與精巧,更藉由現代文創與數位科技重獲新生。
永清核雕以桃核、杏核、橄欖核與核桃殼等果核為材,雕工講究,講求在方寸之間以鏤、鐫、鑽等精湛工藝再現山水人物、宗教故事與民俗意象。當地藝人善於因材施藝,根據果核天然形狀進行構圖與設計,技法高超,作品有「鬼工神技」之譽,尤以人物肖像與核舟作品最為人稱道。
為保存與發展這一傳統技藝,永清於2016年建成「永清核雕文化園」,成為中國北方唯一集生產、批發零售、電商直播、文化展覽與技藝傳承於一體的產業基地。園區不僅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採購商與遊客,更是非遺教育與技術交流的重鎮。
培養德藝雙馨下一代
在人才培育方面,永清建立起「工廠師徒制」、「工作室師徒制」、「家族傳承」與「學校培養」等多元傳承機制,系統培育年輕一代核雕匠人。當地著重培養技術與品德兼具的「德藝雙馨」藝人,確保核雕技藝得以代代相傳,不致流失。
面對數位化浪潮,永清核雕亦積極擁抱新媒體。不少非遺傳承人已透過直播平台與短影片吸引年輕族群,其中不乏年逾七旬的老師傅轉型成「網紅」,實現作品銷售與文化傳播雙贏。這不僅拓展了市場觸角,也讓更多人認識並投入核雕行業,為產業注入新活力。
核雕技藝於2008年被列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在永清核雕的帶動下,河北、江蘇等地亦紛紛將核雕產業化,形成區域發展合力。其中,以永清為代表的北方核雕基地,不僅主導市場供應,更成功將中國微雕文化推向國際,出口至東南亞、歐美等地,成為中國傳統工藝「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展望未來,永清縣將繼續加強核雕產業升級,推動設計創新與國際交流,朝文化與經濟並進的雙軌發展邁進。核雕,這一承載千年文脈的工藝瑰寶,正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