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滅絕」近十年

長江白鰭豚疑再現身
07/10/2016
31283
收藏
分享
長江白鰭豚疑再現身
長江白鰭豚疑再現身
長江白鰭豚疑再現身

被譽為「長江女神」的長江白鰭豚十年前就已被宣布「功能性滅絕」,但一支由志願者組成的民間考察隊近日聲稱,於長江安徽蕪湖黑沙洲附近水域,看到一頭長著尖嘴、全身灰白色的動物躍出水面,疑似白鰭豚。武漢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事後已派出科研人員趕赴現場調查。

民間考察隊近日在長江安徽蕪湖黑沙洲附近水域發現疑似白鰭豚的蹤影。 (互聯網圖片)

本月1日早上,來自北京、江西、湖北等地的20人組成考察隊伍,在安徽安慶乘坐四艘漁船,兵分兩路駛往江西九江和安徽江段尋找白鰭豚。據安徽衛視報道,本月4日上午約9時20分,考察隊駛到長江安徽蕪湖黑沙洲附近水域時,隊員發現漁船前方200、300米處有一頭長著尖嘴、全身灰白色的動物躍出水面。

目睹該生物的隊員認為,這就是他們要找的白鰭豚。隨後,考察隊成員又看到這頭疑似白鰭豚在漁船左側第二、第三次出水。考察隊立刻停船,並放下聲納探測儀,希望能夠紀錄白鰭豚發出的回聲定位訊號。其後,考察隊把有關數據交給武漢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析。此外,考察隊在船頭安裝記錄儀,考察隊員將對錄下的音視頻做仔細研讀。

考察隊指出,疑似白鰭豚多次跳出水面。 (互聯網圖片)

2,500萬年前就存在

白鰭豚是中國長江中下游獨有的古老物種,是和人類一樣用肺呼吸的哺乳類動物,通體雪白,但視聽器官退化,聲納系統非常靈敏,2,500萬年前就生活在長江,被譽為活化石,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12種最瀕危物種之一。50年前,人們還可以在長江看到白鰭豚成群結隊出沒,但後來因濫捕、水利工程、水污染等問題,已難覓白鰭豚蹤影。

有分析指出,大規模水利工程設施建設嚴重壓縮白鰭豚的生存空間,破壞其棲息地並阻斷其迴游路線,在討論修建三峽大壩時,就有人提出大壩對長江生態的危害,有科學工作者曾研究對白鰭豚的影響及保育對策,但最終仍使白鰭豚瀕臨滅絕。2006 年12 月,中外科學家在長江進行40多天的大規模搜尋後,未發現一頭白鰭豚。英國《皇家協會生物學快報》期刊之後據此發表報告,正式公布白鰭豚「功能性滅絕」,即理論上不排除有少數個體存在,但已低於一種生物繁衍的最低限度,最終滅絕只是時間問題。中科院曾嘗試人工繁殖和人工飼養白鰭豚,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近年,也陸續傳出有人目擊白鰭豚的消息,但都缺乏確鑿證據,未能證明仍有白鰭豚存在。

世界上唯一一頭人工飼養的白鰭豚「淇淇」已經在2002年去世。( 互聯網圖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