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消費端碳排放高於生產端

報告:發展中國家排碳被高估
31/05/2024
60468
收藏
分享
報告:發展中國家排碳被高估
報告:發展中國家排碳被高估

報告指出,發達國家消費端碳排放遠高於生產端。 (網絡圖片)

中國向全世界提供了更多低碳排產品。(新華網圖片)

中國科學院發佈《消費端碳排放研究報告(2024)》,首次從消費端視角對全球碳排放進行了全面研究。報告指出,1990—2019年間,主要發達國家消費端碳排放普遍高於生產端碳排放,主要發展中國家則反之,報告呼籲碳排放核算應當統籌生產端和消費端,構建更為科學合理的核算體系。

財新報道,從經濟活動的不同視角對碳排放進行核算,科學家們發現國際貿易對碳排放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轉移,產生了巨大影響。

碳排放核算是國際氣候履約的重要依據,是碳定價的基礎,也是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前提。全球化背景下,基於生產端的核算方式會低估發達國家的實際碳排放,高估作為生產國的發展中國家的碳排放,這種現象被稱為「碳洩漏」。

碳洩漏影響實際排放調查

報告分析了1990至2019年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消費端碳排放的演變特徵,評估了典型產品的貿易碳轉移效應。為此,團隊建立了兩條思路,分別是依據國家(地區)進行消費端碳核算,以及依據產品進行消費端碳核算。前者基於某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活動數據,構建投入產出模型,追蹤不同經濟部門之間的物質和能量流動,包含本國消費端碳排放,扣除出口隱含碳排放,加入進口隱含碳排放;後者則採用產品全生命周期核算方法,構建不同物質材料在「開採-加工-製造-使用報廢-回收」等環節的存量與流量,核算了典型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報告指出,1990至2019年間,主要發達國家消費端碳排放普遍高於生產端碳排放,主要發展中國家則反之。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的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地區生產端碳排放始終大於消費端碳排放,差值從1990年的14.7億噸逐漸擴大到2019年的41.7億噸。

中國提供更多低碳產品

對於中國而言,1990至2019年間,中國消費端碳排放長期低於生產端碳排放,生產端和消費端碳排放差值由1990年的7.0億噸增加到 2019年的18.0億噸。另一方面,中國出口貿易隱含碳強度降低了83.3%,意味著中國為全球提供了更多的綠色低碳產品。2021年,中國因鋼鐵原材料產品貿易為其他國家承擔二氧化碳淨排放量1.0億噸,因光伏產品貿易為其他國家承擔的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達2.5億噸。

以光伏產業為例,2021年,中國出口光伏產品636.76萬噸,佔全球貿易總量82%。同年全球光伏產品貿易隱含碳排放轉移總量為3.1億噸,中國光伏產品貿易隱含碳約為2.5億噸。

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魏偉表示,報告對於各國識別碳減排路徑提供了基礎數據,從消費端就可以以產品為主體,識別出碳流動過程中哪些是碳排放最大的環節,從而因地制宜選擇減排路徑。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評價認為,在全球貿易中,貿易規則的制定和應對氣候變化應該越來越結合,報告考慮了國家之間的碳排放轉移問題,對貿易政策和全球氣候治理政策的制定非常有價值。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