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日前公佈推出《醫學輔助生殖補助計劃》(下稱《計劃》)。過往居民因治療費用貴及服務選擇少,在外尋求相關治療的過程中,大多會面對沉重的精神、身體或經濟等壓力。《計劃》為合資格夫婦提供最多2個週期的治療服務收費豁免,並透過澳門協和醫療提供第一代(IVF)體外授精技術或第二代(ICSI)胞漿內單精子注射技術,將有助減輕患者經濟壓力,同時補足以往本澳公營醫療未能提供的相關服務,助力澳門建設生育友好型城市。
然而,輔助生育亦會隨患者年齡增長令成功率逐漸下降,而且按以往接收的個案或居民意見反映,不少患者都需接受兩次以上治療服務才能成功。參考內地各省市在輔助生育納入醫保的情況,如北京市、深圳並未限制輔助生殖在醫保的報銷次數,上海市、河北省、安徽省等則為每人3次。因此,本人建議當局可按《計劃》開展後的申請數據、治療成功率、出生率等因素,未來有序增加豁免收費次數;亦建議《計劃》能納入其他獲批開展輔助生殖服務的醫療機構,增加治療服務選擇,縮短輪候時間;同時透過三方醫療合作機制把第三代植入前胚胎遺傳學檢測、冷凍保存配子(即精子及卵子)等納入資助項目,為一些“難孕”,“未育”者的生育權利提供更大保障。
此外,受傳統觀念影響,部分患者可能未有主動治療,《計劃》開展亦有助於推動輔助生育的普及與認知,本人認為當局可藉此配合與醫療機構、社團等合作,加強開展生育指導服務、健康生活推廣等,做好備孕工作,提升懷孕成功率。
直選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理事長 黃潔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