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射首顆碳衛星

可監測全球二氧化碳濃度
22/12/2016
44436
收藏
分享
可監測全球二氧化碳濃度
可監測全球二氧化碳濃度

霧霾、高溫等極端天氣引發全球擔憂。中國昨日凌晨成功發射中國首顆、全球第三顆專門用於監測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衛星。衛星擁有監測重點地區,以至全球二氧化碳濃度的能力,對了解全球碳循環過程和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有重要意義。中科院專家指出,這顆衛星對提升中國在國際氣候變化方面的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又指會在未來適當的時候與國內外共用數據。

中國首顆碳衛星發射成功,可監測全球二氧化碳濃度。 (新華社圖片)

這枚重約620公斤,經大約六年研發的「碳衛星」,於昨日凌晨3時22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碳衛星」在距離地面7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上運行,將會進行為期半年的測試,利用高光譜探測儀等設備,每隔16日,收集全球碳排放資料,並將數據傳回地面,了解全球二氧化碳的分布。是次發射的碳衛星,搭載一台高光譜與高空間解析度二氧化碳探測儀。這台探測儀的工作原理,是在可見光和近紅外譜段,利用分子吸收譜線探測二氧化碳濃度。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鄭玉權解釋稱,太陽光經過空氣時,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對許多精細的顏色有不同程度吸收。通過光學儀器對這些色彩進行非常精準的測量,可以反向推算出二氧化碳分子數量,從而得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碳衛星項目要求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監測精度優於4ppm(百萬分比濃度),即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變化超過百萬分之四時,就會被碳衛星發現。

為研究大氣污染提供資料支援

衛星亦備有多譜段雲與氣溶膠探測儀,可以測量雲、大氣顆粒物等輔助訊息,為科學家精確反向推演二氧化碳濃度剔除干擾因素。碳衛星工程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楊忠東說,多譜段雲與氣溶膠探測儀能監測大氣中的顆粒物,可以幫助氣象學家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性,並為研究PM2.5等大氣污染成因提供重要數據支撑。研究人員表示,具體如何監測霧霾,要等碳衛星傳送回第一份數據後再做分析判斷。

繼美日後第三顆碳衛星「氣候變化」一直是全世界關注的熱詞。過去50年來,人類活動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已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升高近20%。這導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由此導致災害性天氣頻發、強度加大。正是在這樣的全球背景下,2009年,日本發射世界首顆溫室氣體觀測衛星(GOSAT)。同年,美國的碳衛星(OCO-1)首次發射失敗,後於2014年再次發射其替代者OCO-2。中國是次發射的是全球第三顆專門用於監測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衛星。

去年9月14日,載荷研製團隊在吉林省白城市附近草原進行CO2探測儀航空校飛試驗。 (新華社圖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