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menta於上周六(5月3日)宣布與美國叫車巨頭 Uber達成策略合作,計劃將搭載 Momenta Robotaxi 技術的自駕車輛引入Uber 全球平台,重點布局美中以外的國際市場。根據雙方協議,首批車輛預計將於2026年初在歐洲啟動試營運,標誌著Momenta全球化戰略邁出關鍵一步。中國自駕技術公司Momenta與Uber達成協議,將於歐洲合作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 (網絡圖片)
Uber已與多家中國自駕技術公司建立合作關係。 (美聯社圖片)
中國自駕技術公司Momenta執行長曹旭東指出,此次合作是「實現全球規模化自動駕駛的重要里程碑」,核心在於將 Robotaxi 技術與量產車平台深度融合,透過 Uber 的全球出行網絡觸及更廣泛的用戶群。儘管合作細節尚未完全公開,但據悉雙方將專注於技術整合,暫不涉及硬體製造與具體車型選擇。
Momenta 早 在4月24日 就 曾宣布即將推出業界首個前裝量產的 Robotaxi,預計今年底在中國試營運,此次與 Uber 的合作則被業界視為其加速實現量產與商業化的重要助力。
在技術戰略方面,Momenta 採取「一個飛輪、兩條腿」模式,一方面透過量產車收集真實道路數據,另一方面利用 Robotaxi 場景反哺技術演進,形成強大的資料循環優勢。該策略與 Google 支持的 Waymo 等企業「一步到位」部署純 Robotaxi 不同,形成明顯差異化。
跳過L3 瞄準L4
目前,自駕技術的商業化落地以 L4 級別為主流目標。根據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SAE)的分級標準,L3 為有條件自動化,L4 則為高度自動駕駛,無需駕駛人隨時介入。Momenta明確跳過L3,直接瞄準L4 技術層級,展現其技術自信與市場野心。
2023年以來,Momenta 的合作量產車款數量從8款迅速擴展至26款,累計已涵蓋超過130款車型,預估今年5月將突破30萬輛搭載規模。合作車廠包括德系三大品牌賓士、奧迪、BMW,日系主力如豐田、本田、日產,以及中國本土龍頭比亞迪與上汽等。
在今年上海車展期間,Momenta 更與通用別克、一汽豐田等六家車廠密集簽約,展現中國速度。一般供應商需五年才能打入國際車廠供應鏈, Momenta 憑藉其飛輪大模型5.0技術,僅需三至六個月便可完成新車款輔助駕駛方案適配,並針對中國複雜路況進行深度優化,助力合資品牌快速突破智慧駕駛瓶頸。
L2以上滲透率達55.7%
根據中國工信部數據,2023年上半年中國L2級以上輔助駕駛新車滲透率達55.7%,但合資品牌佔比不到15%。Momenta 的技術介入,使奧迪、凱迪拉克等品牌得以重構智能駕駛能力,其與德系品牌共同開發的「電動豪華+飛輪大模型」方案,已成為豪華車智慧駕駛新標竿。
Momenta 正逐步從純技術供應商轉型為自駕生態建構者。今年下半年將推出的新一代 R6 大模型,結合強化學習技術,讓系統可在模擬環境中自主學習駕駛行為。每一代模型需完成數億公里模擬與百萬公里實測,安全性目標遠低於業界平均故障率兩個數量級。
在全球化方面,Momenta 的無圖智駕方案已擴展至歐洲與中東市場,與 Uber 的合作則直指歐美核心城市出行場景。專家指出,這不僅將為 Momenta 打開國際市場通道,更可能改寫全球自駕產業格局。
根據中國電動車百人會的報告,Momenta 城 市 NOA(Navigate on Autopilot)搭載量已占中國第三方供應商半壁江山。曹旭東預測,至2027年自駕產業將完成洗牌,最終僅存2至3家企業,中國廠商可望占據其中兩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