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法院近日受理一宗由創新交通技術公司Carma Technologies對叫車巨頭Uber提出的專利侵權訴訟,引發業界高度關注。訴訟指控Uber非法使用Carma於2000年代即已開發、並涵蓋乘客與車輛即時媒合等關鍵功能的五項核心專利,涵蓋配對邏輯、容量分配、共乘調度及即時資訊更新等底層技術。
這宗訴訟圍繞的核心,是乘客與車輛之間的「智慧媒合技術」,即目前叫車App中關鍵的即時配對系統。Carma科技指控Uber侵犯其所持有的五項專利,涵蓋配對邏輯、載具容量優化、即時路線與預測計算、共乘調度與數據回饋等技術,並要求陪審團審理、永久禁制令及高額賠償,甚至未來技術使用的授權金。
Carma由尚恩・奧蘇利文(Sean O’Sullivan)於2007年創立,前身名為Avego,早於智能手機普及之前便開始研發即時共乘App,並實現App內支付、共乘媒合等功能。其專利家族高達30件、可追溯至同一原始申請,架構嚴密,並非孤立存在。這也意味,Uber即便反駁其中數項主張,Carma仍可依其他專利持續訴訟,大幅提高官司的複雜性。
Uber十年前申請專利被駁回
更具關鍵性的是,根據Carma提出的訴訟文件顯示,Uber早於2015年就已因Carma現有專利,被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駁回相關專利申請,並在2016年至2019年間多次遭遇類似挫敗。Carma也曾於2016年主動聯繫Uber就專利事宜溝通,但未獲積極回應。如今Carma正式提告,更顯其指控非無中生有。
對此,Uber已提出程序動議,試圖將案件從偏向專利權人友善的德州東區聯邦法院,轉至其總部所在地加州北區審理。但目前對訴訟本身並未公開評論。
至於為何遲至2024年才提起訴訟?Carma創辦人奧蘇利文坦言,大型專利官司需動輒千萬美元,對中小企業而言負擔沉重;加上公司多年來專注於將技術應用於GPS收費、高乘載驗證等實際業務,並已實現盈利。訴訟原是防禦性手段,今因協商未果才決定提告。
約60家公司可能侵權
Carma也直言,約有60家公司可能侵犯其專利,Uber之所以成為首宗被告,正是考量其產業領導地位。若此案勝訴,不僅可能迫使Uber調整其核心系統,更可能掀起一波針對外送平台、共乘App乃至其他零工經濟平台的專利訴訟潮。
專家指出,此案將成為美國知識產權制度對中小發明者保護力的試金石。若大型科技企業可在知情情況下長年使用他人技術而免責,勢將打擊創新者投入研發的動機。反之,若法院判決有利於Carma,將有助於確立技術小企業在平台經濟體系中的地位與權益。
Carma訴Uber案不僅是一場技術與法律的對決,更牽動產業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平台公平競爭等多重議題,勢必成為未來科技與法律史上的關鍵判例。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