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杜爾行動」夜襲巴基斯坦釀19死

印巴實質動武危機一觸即發
07/05/2025
8900
收藏
分享
印巴實質動武危機一觸即發

自4月下旬印控喀什米爾地區發生恐攻事件,造成包括印度海軍軍官在內的26名印度男性罹難後,印度與巴基斯坦關係急遽惡化。印度指控襲擊者受巴基斯坦支持,並於5月7日凌晨發動名為「辛杜爾行動」(Operation Sindoor)的飛彈攻擊,鎖定巴控及旁遮普省內九個據點,稱為報復恐攻的必要行動。此舉使喀什米爾地區的武裝危機升級至近年新高。

印度官方表示,攻擊目標為極端組織策劃恐攻的基地,未波及平民。然而,巴基斯坦政府強烈譴責此舉為「戰爭行為」,並稱印度飛彈已造成至少19人死亡、38人受傷,死者多為平民,包括兒童與宗教場所的教徒。據報道,攻擊中至少有四座清真寺與一家診所受損。

「辛杜爾」一詞原指印度已婚婦女額頭的朱紅妝粉,在印度文化中象徵婚姻,也常出現在寶萊塢作品中代表女性復仇。由於4月的恐攻受害者包括新婚夫婦,此次行動名稱被解讀為向襲擊者的反擊。

「有限報復性」

印度宣稱行動具「有限報復性」,強調不意在升高衝突,但巴基斯坦國防部隨後宣布擊落五架印度戰機,並指印軍攻擊平民區。印巴雙方已爆發實質交火,互相發射飛彈。巴控喀什米爾穆扎法拉巴德(Muzaffarabad)等城市出現爆炸並傳出停電,當地醫院已進入緊急狀態。

巴總理謝赫巴茲·夏立夫發聲明表示,「印方攻擊了五個城鎮,巴基斯坦完全有權果斷回應」,強調全國軍民同仇敵愾,將不讓「敵人邪惡目的得逞」。巴基斯坦也已向聯合國安理會通報,指控印度「公然侵略」,並保留反制權利。

印度方面則表示,行動前已通知包括美、俄、英、沙特與阿聯酋等國家,說明「辛杜爾行動」為報復恐攻的正當舉措。印軍亦指控巴基斯坦在印控喀什米爾發動砲擊,造成至少三名平民死亡。

國際社會對事態高度關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則透過發言人表示,世界無法承受擁核國家之間的衝突升級,呼籲雙方展現「最大限度的軍事克制」。

美國總統特朗普亦表示「太遺憾了」,希望印巴衝突儘速落幕。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強調,美方正與兩國領導人保持密切聯繫,推動和平解決方案。

印度切斷印度和水源

在攻擊發動前,印度媒體指出,印度暫停了《印度河水協議》,並切斷了契那布河(Chenab River)流向巴基斯坦的水源,並放話不允許印度河「一滴水」流向巴基斯坦。

在上個月,印度避暑勝地巴哈甘(Pahalgam)恐怖攻擊事件後,印度強化對巴基斯坦的外交施壓,其中也包括中止了《印度河水協議》(Indus Waters Treaty),限制經由巴格里哈爾大壩(Baglihar Dam)流往巴基斯坦的水量。

《印度河水協議》是由世界銀行斡旋,自1960年以來要求兩國共享水資源及水排放資訊,以防止對下游環境造成的傷害。該協議保障巴基斯坦80%的農田灌溉水源。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