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業33年的香港連鎖品牌海皇粥店近日突然宣布全線結業,並與所有員工終止僱傭關係,事件震驚飲食界。其母公司海皇國際有限公司於5月7日晚上發出通告,指受經營環境及財務狀況惡化影響,決定終止所有業務,關閉全部分店與辦公室,並會展開債權人自願清盤程序。結業涉及全港七間分店,約100名員工受到影響。香港連鎖粥店品牌海皇粥店突然宣布全線結業,決定終止所有業務。(RTHK圖片)
結業涉及全港七間分店,約100名員工受到影響。 (RTHK 圖片)
綜合港媒報道,結業消息公布後,香港勞工處隨即表示已接獲近100宗求助,主要涉及欠薪、遣散費及代通知金等,初步估算追討金額約達1,500萬港元,正積極協助員工維權,並已聯絡海皇管理層,敦促其履行支付責任。飲食業職工總會於5月9日舉行「海皇粥店員工諮詢大會」,約70名員工出席,現場有強積金管理局代表即場講解追討程序,並為員工辦理登記。
香港積金局透露,海皇尚未為約130名員工繳交去年12月至今年3月的強積金供款及附加費,涉及金額約57萬港元,當局已入稟區域法院提出民事申索,追討欠款。至於今年4月的供款,供款日為本月12日,積金局表示將持續監察供款情況並採取行動。
創辦人:結業非其所願
海皇粥店創辦人蕭楚基與蔡汪浩於9日晚上透過公司社交平台發表聲明,稱「業務終結實非所願」,自疫情以來,二人已投入逾3,000萬港元私人資金填補虧損,更指出「連唯一居所亦已賤賣」,無力再透過貸款支持營運。他們強調已主動聯絡勞工處並提供所需文件,配合後續安排。
工聯會副理事長丘燿誠批評海皇突如其來地解僱員工,未有作出適當安排,形容事件對員工極為不公。據了解,員工當中不少擁有10至20年以上年資,涵蓋樓面、廚房、收銀、貨倉及維修等職位。工會呼籲受影響員工盡快保留合約、糧單及出勤紀錄,並聯絡勞工處及積金局以維權。
飲食業職工總會權益總幹事招冠聰表示,截至5月9日,員工申索總額估計超過800萬港元,涉及欠薪、遣散費、年假補償與強積金。招指出,如僱主能簽署「無力償還書」並交出員工薪資與假期資料,可加快審批與撥款。
公司結業早有徵兆
有員工於會上透露,公司結業早有預兆。工場員工邱小姐指出,工場早在數星期前已停止生產,店舖貨源短缺、亦無錢支付供應商費用,「睇得出佢哋係諗住執笠」。她批評管理層無提前通知,令員工毫無準備下失業。
海皇粥店曾是本地首間連鎖粥品品牌,最盛時擁有逾30間分店。惟近年經營困難,過去8個月已關閉至少五間分店。根據集團社交平台資料,最後一家開業分店為2023年7月於尖沙咀樂道開幕,另一分店於同年5月在沙田好運中心營運。
另外,據媒體報導,創辦人蔡汪浩於今年3月以約4,800萬港元沽出九肚山皓朗山莊洋房,帳面利潤約1,100萬港元。此舉被外界質疑是否與公司資金鏈斷裂有關,但管理層未有回應。
業界關注,今次海皇全線結業事件或反映疫情後本地中式餐飲業仍未全面復甦,租金壓力與人手不足等問題交織,預料未來類似事件恐陸續浮現。勞工處與積金局亦呼籲僱主遵守勞工法例,保障員工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