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海嘯專家近日再度警示,南海海槽在未來30年內發生大地震的機率已由70%上調至80%,引發各界高度關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亦於4月發布重要通知,提醒僑民注意地震風險,並建議慎重安排行程與資產配置。同時,多位知名預言家亦不約而同指出2025年將可能爆發一連串天災與戰爭,甚至有末日危機之虞。許多預言雖然沒有科學根據,仍難產生不小影響力。(美聯社圖片)
日本再度發生大地震的預言,已經打擊當地旅遊業。(美聯社圖片)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自1976年起記錄夢境,並將預知夢畫成漫畫。他曾準確預言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令其聲名大噪。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在漫畫中預言2025年7月5日清晨5時,日本將遭遇規模更劇烈的地震與超過40米高的巨型海嘯。他描述太平洋冒出泡沫、兩條巨龍現身,並指這場災難或將奪走自己的性命。其漫畫預言引發關注,也促使日本政府強化防災意識。
此外,保加利亞「盲眼龍婆」巴巴萬加則早年留下關於未來3,000年的預言。她指出2025年歐洲兩國將爆發戰爭,可能釀成人類走向末日的起點。雖然世界末日實際發生時間預言為5079年,但2025年或為災難開端。
南海海槽地震風險升高
法國星象家諾查丹瑪斯亦在《諸世紀》中提到2025年將出現歐洲動亂、戰爭與瘟疫爆發。他警告歐洲恐陷入無政府狀態,古老瘟疫將捲土重來,甚至可能導致一個帝國的毀滅。
印度「神童」阿南德則指出,2024年底至2025年上半年,因天象變化,南海周邊可能爆發地震、海嘯等水相關災難。他警告台灣在地震帶上,應加強防災措施。台灣地震專家郭鎧紋亦分析,南海海槽未來30年內發生8至9級地震的機率達80%,並可能引發毀滅性海嘯。日本國內地震專家也不諱言,南海海槽的確存在大規模地震潛勢。根據日本氣象廳資料,此處自古便有周期性發生大地震的紀錄。
赴日旅遊熱度降低
多方科學數據與民間預言疊加,引發區域民眾與旅客心理壓力,也波及旅遊與房市信心。日本觀光廳表示,目前無改變旅遊政策之計,但鼓勵旅客密切關注官方地震資訊並下載緊急通報App;部分地區如和歌山、高知等過去曾遭海嘯重創的地區,也主動加強英文避難指引與疏散標誌,希望降低外籍旅客風險。
有旅遊平台統計指出,台灣與香港7至8月的日本機票搜尋量,在4月中旬後出現近5%的下降趨勢,顯示部分旅客受到相關預言影響,調整出遊計劃。
雖然預言本身未必能作為行動依據,但災難防範意識與科學準備仍不可或缺。各方呼籲民眾理性看待預測與預言之間的界線,並依賴專業機構提供的科學資訊,審慎規劃行程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