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諮詢委員會簡化手續及安全工作小組日前召開會議,探討內容包括行人過路設施改善。當局現正全面檢視黑沙環及祐漢一帶共42個斑馬線路口,優先處理駕駛視線受阻,或與鄰近車輛出入口存在衝突的路段。有交諮委透露,目前制訂了六個地點進行優化,大多數是將本身相近路口比較接近的斑馬線內縮一點,讓巴士轉向時有更多空間觀察等。當局將全面檢視處理黑沙環及祐漢一帶的斑馬線路口。 (林嘉欣攝)
交通事務局在會議上表示,在行人設施改善方面,局方也將在合適路口增設全向行人過路設施,並加強標誌清晰度,以保障行人過路安全。交諮會委員基本認同優化方向,有委員指出,現時本澳斑馬線路口過於密集,建議簡化並加強指示。
去年黑沙環祐漢一帶事故多發
對於當局全面檢視處理黑沙環及祐漢一帶的斑馬線路口,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古慶祥表示,針對行人過路設施,交通事務局與其他建設單位是有根據澳門不同的交通意外進行成因分析,統計分類是否有交通意外牽涉到道路設計上的情況。他指出,去(2024)年有不少牽涉到行人的交通意外發生在上述地段,例如巴士轉彎時撞倒行人等等,對於這些事故,許多時候有市民詬病指斑馬線設在路口,可能巴士的尺寸愈來愈大,轉彎時或者出現盲點,對行人造成風險。
他引述當局在會上表示,已經審視了黑沙環及祐漢一帶大概42個斑馬線的路口,發現約有20個出現比較接近路口的情況。而交通事務局一直有與交諮會進行溝通,「斑馬線設置規範不是交通部門特別將斑馬線設在路口,其實斑馬線的設置上也有規範或者考慮因素,最主要是行人動線,本身在該路口上,行人平時是如何過馬路;亦會根據視距三角形能否滿足駕駛者視線會否阻擋等,當局亦有參考香港情況用回到澳門,以安全駕駛速度40公里/小時來說,停穩的距離大概需要20米,而現時所出現的情況是愈來愈多大型巴士,需要考慮轉彎時的狀況,以及若斑馬線內縮太多,即設在路的中間,又會牽涉其他問題,例如斑馬線設置與行人動線不太吻合,行人也一樣會亂過馬路,這樣對於行人和駕駛者一樣存在風險。」
當局全方位進行優化
他稱,今次針對黑沙環的確有幾個地方是可以優化,目前制訂了六個地點進行優化,大多數是將本身相近路口比較接近的斑馬線內縮一點,讓巴士轉向時有更多空間觀察等。此外,當局也會進行收窄路口;增多地面上的油漆符號,讓駕駛者預先知道前方會有路口。
增加交通燈為保障行人安全
另外,有駕駛者發現當局在祐漢附近的路口增加交通燈,增加了通行時間,感到不便。古慶祥表示,相信增加交通燈是當局的最後一個手段,這對行人是最大的保障,但無可否認增設交通燈對於駕駛流轉速度、巴士通行上會增加通行時間。他坦言,過去有很多市民詬病「宜家那裡發生了很多交通意外,所以當局只能進行增加交通燈措施」,但他相信當局進行這些道路上的優化,無論是路口收窄、斑馬線內移、增加交通燈等均有進行綜合分析,可能有些地方斑馬線已經無法做到比較安全的人車分流,故進行相關的交通設置。
當局積極引入智慧交通管理手段
他又指,現時特區政府積極引入智慧交通管理手段,例如視頻監測、地感、巴士GPS等,當局均可以透過相關數據得悉該區域現時的流轉速度或通行時間,這些都有助當局進行分析和研究。古慶祥重申,交通燈並非萬能手段,相信當局並非因為出現意外便增加交通燈。在行人設施改善方面,當局也將在合適路口增設全向行人過路設施,以保障行人過路安全。 (林嘉欣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