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技術熱潮席捲全球,不少科技企業快速投入應用,從行銷文案生成、程式輔助撰寫到客服回應系統無所不包。然而,根據顧問機構麥肯錫(McKinsey)最新報告,儘管約八成企業已經導入GenAI,卻普遍未能顯著提升營運成效或效率。報告指出,問題並非出在技術本身,而在於企業「用得太淺」,未能將AI納入流程核心。麥肯錫指出,八成企業導入生成式AI,卻普遍未能顯著提升營運成效或效率。 (網絡圖片)
麥肯錫建議,企業應同步推動職能轉型與新角色設計,如設立 「AI代理人管理師」 等新職位
目前多數企業僅將GenAI視為輔助工具,用來節省時間、加速資訊處理或初步回應,屬於「邊角料」式的應用。例如讓客服部門利用AI初步回覆顧客查詢,但整體服務流程未重新設計,無法真正發揮AI潛力。這種部署模式雖提升了便利性,卻無法帶來結構性的效率突破。
麥肯錫指出,打破GenAI成效困境的關鍵,在於部署「AI Agent」,即智慧代理人。與傳統AI 不同,AI Agent不僅能執行命令,更具備任務理解、自主規劃與決策能力。它們可主動處理工作,彷彿一位虛擬同事,能協助產品經理(PM)自動分析用戶回饋、排序需求,甚至撰寫產品說明初稿,大幅縮減人工流程與溝通成本。
但要善用AI Agent,企業不能只是「插入一個工具」,而需從根本重新設計工作流程。例如處理客戶退貨時,若AI僅負責填表,效益有限;但若能由AI主動偵測客戶情緒、推送解決方案、協調庫存與物流重配,才有可能真正提升服務體驗並降低營運成本。
報告進一步指出,企業導入AI已不再是創新,而是基本功。真正的差異在於:你是「補強舊流程」,還是「重構新模式」?以IT維運為例,若以AI Agent替代人力監測與回報,能全天候主動偵測異常並自動調整修復優先順序,不僅效率倍增,更可能成為差異化競爭關鍵。
重構價值鏈
對CEO或CIO而言,這是重塑企業骨幹的策略抉擇。AI已不只是技術選項,而是有潛力重構整個價值鏈的中樞能力。企業若能將AI融入核心流程,讓其參與決策、驅動營運,將在下一輪產業競爭中佔據先機。
然而,要成功導入AI Agent,不僅是技術或流程重建,更是一場組織文化的深層轉型。當AI 具備決策與行動能力,將挑戰主管的控制慣性與管理模式。例如過往強調流程掌控的營運主管,需轉向監督與引導AI;而員工也可能擔心職責被取代。
因此,麥肯錫建議,企業應同步推動職能轉型與新角色設計,如設立「AI代理人管理師」、「Prompt工程師」、「人機協作流程設計師」等新職位,推動「人機共生」的職場文化,協助員工從執行者轉型為監督與創造者。
總結而言,AI導入不應止於工具部署,而是企業是否願意重構流程、調整分工、重建信任文化的關鍵轉型工程。從技術導入進化到組織再設計,才是企業真正邁向AI成熟應用的必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