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港澳及內地城市陸續公布2025年上半年經濟數據,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整體表現出爐。數據顯示,灣區GDP總量合計約7.2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5%,跑贏廣東全省4.2%的平均增速,但略低於全國5.3%的水平。區內經濟版圖延續分化格局,深圳憑藉創新科技與先進製造領先群雄,而廣州則在傳統產業轉型壓力下持續承壓,並再度落後於重慶,地位受關注。
深圳上半年GDP達1.83萬億元,穩居大灣區首位,並進一步拉開與廣州的距離。按增速計算,深圳按年增長5.1%,高於全省及全國平均。數據顯示,深圳多項代表新經濟方向的產業表現亮眼:民用無人機產量年增59%、工業機器人增38%、3D打印設備增35.8%,顯示高新技術產品持續飆升。
在投資方面,深圳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大增21.7%,反映該市正透過加碼創新研發鞏固核心競爭力。市場人士指出,深圳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創新驅動策略成效凸顯,為其保持灣區龍頭地位奠定基礎。
廣州受汽車產業拖累
相較之下,廣州經濟承壓。上半年GDP僅15,080.99億元,按年增長3.8%,不僅低於深圳,更被重慶以15,929.58億元、5%增速再度反超,半年差距已擴至近850億元,相當於去年全年差距的七成以上。
廣州失勢的主因在於汽車製造業表現疲弱。上半年汽車製造業增加值按年下跌5.7%,雖然跌幅較首季收窄,但仍對整體工業拖累明顯。廣汽集團(2238)產銷均錄下滑,更預告上半年或虧損最多26億元,歸因於新能源車銷售不及預期、價格戰加劇,以及銷售渠道轉型落後。
專家指出,廣州正經歷新舊動能轉換陣痛期,一方面燃油車產量持續下滑,另一方面新能源車比重尚低,拉動力不足。不過,統計局數據亦顯示,上半年廣州新能源車產量仍增9.5%,較首季回升,反映轉型初步見效。
肇慶增速居首 佛山包尾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在消費與投資領域仍見亮點。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升5.9%,其中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7.1%;受惠以舊換新政策,家電零售飆升27.6%,家具更大增逾3倍。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升0.8%,房地產投資回暖4.1%,工業投資增長12%,顯示除汽車業外,局部領域仍具活力。
從整體格局看,大灣區內地九市合計經濟總量約5.38萬億元,深圳一枝獨秀,廣州位居次席,但被重慶超越後「四大城市」地位再受挑戰。佛山、東莞分列三、四位,其中佛山增速僅2.3%,再次墊底。不過佛山工業投資佔比高達52.2%,顯示轉型仍在加碼。
增速方面,肇慶以5.2%居首,深圳及惠州同錄5.1%,東莞則為4.8%,均跑贏全省平均,反映大灣區內部呈現多點發力格局。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