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聯合智聯招聘於7月7日發布《2025粵港澳大灣區產才融合發展報告》,透過產業大數據與人才供需資料,全面分析大灣區產業結構與人才流動現況。報告指出,大灣區整體產才融合程度高,重點產業對青年人才具有強大吸引力,其中深圳與廣州發揮著引領作用,而珠海也以競爭指數19.6名列第三,展現潛在吸納力。
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大灣區招聘職位數佔全國總量12%,充分顯示其強大的就業吸納能力。其中,深圳與廣州分別以35.2%與31.8%的招聘職位數位居前列,主導區域內的就業市場。東莞與佛山則緊隨其後,形成支撐性城市格局。而珠海的招聘職位數佔比為2.8%,在內地九市中排名第七,但其競爭指數卻達19.6,僅次於深圳(35.0)與廣州(31.1),反映出當地人才市場熱度不容忽視。
產業面向方面,報告指出,大灣區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重點產業招聘需求強勁。其中,專業服務與諮詢類職位(如財會、法律、人力資源)以22.6%的佔比居首,反映出知識密集型產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日益上升。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及互聯網/電商領域的招聘佔比分別為8.0%與7.9%,顯示科技創新與數字經濟已成為區域產業發展的雙重引擎。此外,大型設備、重工業、加工製造及汽車產業合計佔比約8.5%,體現出大灣區「以製造立區」的戰略導向。
養老看護職位數年增28.9%
報告也揭示了產業人才需求的細部變化。現代服務業中,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養老與看護領域招聘職位數年增28.9%,居民服務業亦成長13.9%。科技領域方面,物聯網與人工智慧招聘職位分別成長14.7%與5.6%;先進製造中的工業自動化招聘也增長6.6%。現代物流業亦呈現穩步增長,交通運輸與倉儲物流招聘職位數年增12.8%與11.1%,進一步彰顯區域高效物流體系優勢。
整體而言,區域人才流入與重點產業布局高度契合,青年人才磁吸效應顯著,流入人才的從業背景與區域需求高度匹配,反映出良好的產才融合生態。報告指出,大灣區已初步形成「核心城市+支點城市」的產才佈局模式,香港、澳門、廣州與深圳作為四大核心城市,提供高薪與創新機會,形成強吸附力;而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與肇慶等支撐城市,則提供更多成長與發展空間。
此外,報告歸納出四大產才供需特點。首先,青年人才明顯集中於大灣區,流入人才結構與產業結構匹配度高;其次,核心城市競爭激烈,支點城市仍具吸納空間;第三,汽車產業競爭相對溫和,但高端技術人才與一線工人短缺;最後,在工程類職位人才相對充裕的同時,優質月嫂等生活服務類人力資源卻明顯不足。
《2025粵港澳大灣區產才融合發展報告》整體顯示,大灣區正在形成一套多層次、可持續的人才供需體系,支撐其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隨著各類重點產業快速升級與人口流動趨勢深化,未來大灣區的產才融合預料將進一步深化,為整個中國經濟南方引擎注入源源不絕的人才動能。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