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語畢業生何去何從?

拓就業通路 築實中葡平台人才基石
11/07/2025
1449
收藏
分享
拓就業通路 築實中葡平台人才基石

澳門每年均培養數百名葡語專業畢業生,卻面臨「本地職位少、跨境門檻高」的雙重夾擊。據高校就業調查,逾五成葡語專業畢業生被迫轉行,主因有如下:

職位結構單一:公職翻譯、博企基礎崗位趨近飽和,而新興領域(如中葡跨境電商、葡語國法律顧問)需求未被激活。 2. 區域流動卡關:畢業生欲赴巴西經商,需重新考取當地專業認證;想進內地企業,又遇學歷互認程序繁瑣。 3. 長遠發展模糊:碩士生鑽研葡語文學或翻譯理論,市場卻渴求「葡語+科技/金融」的複合技能,產學斷層日益明顯。但殘酷現實是語言專業淪為「就業窄門」,澳門「中葡平台」的政策根基難以持續發展。

當局應如何協助葡語畢生應如何破局呢? 建議打通人才價值鏈,政府需以政策槓桿,將「葡語人才庫」轉化為平台競爭力:1. 設立「專業認證支援計劃」:- 資助畢業生考取葡語國家高價值證照(如葡萄牙「跨境電商管理師」、安哥拉「石油貿易合規官」),由經濟局聯手葡語國商會提供培訓與對接。能起積木作用:破除跨境執業壁壘,提升人才議價權。2. 創建「中葡實習融通計劃」- 聯合橫琴深合區企業,提供「澳門學歷+大灣區實習」一條龍通道:如實習發放津貼:每月 MOP 5,000,最長 6 個月,減輕跨境生活壓力;定向匹配**:重點導入中葡科技仲裁、葡語國數字營銷等新興領域。以實戰經驗彌補學用落差,培育產業所需跨界人才。*

從就業到平台生態系建設:人才政策需與產業深度捆綁,方能釋放乘數效應:

1.打造真正的「中葡人才數據庫」:整合畢業生專長、就業流向與企業需求,向國際發布《澳門中葡人才競爭力報告》,吸引跨國企業落戶。

2. 推動「產學項目共投」由政府牽頭設立基金,鼓勵企業與高校共組團隊,承接葡語國家的基建翻譯、中國-巴西AI法律合同研發等項目,讓學生「在學接單、畢業接職」。 把葡語人才從「求職者」變為「規則銜接者」,澳門才能真正成為中葡經貿的「解碼中心」,而非符號化的「傳聲筒」。

「人才是活水,政策是溝渠。拓寬葡語畢業生的出路,便是挖深澳門中葡平台的護城河。」這非慈善工程,而是關乎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的生存戰略。

國際葡語市場企業商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梁偉明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