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宣佈,其政府已與日本達成一項「大規模貿易協議」,內容包括日本將對出口至美國的產品徵收15%的基準關稅。此舉標誌著特朗普「對等關稅」政策的最新進展,並可能對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貿易關係產生深遠影響。
根據協議,對美出口中佔比逾四分之一的日本汽車產業亦適用15%稅率。儘管該稅率低於特朗普先前提出的25%,但仍與日本原先希望獲得全面關稅豁免的立場相左。外界預期,新關稅將於8月1日正式實施,屆時特朗普對其他主要經濟體的關稅措施也將同步展開。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日本將向美國支付15%的對等關稅,並開放其市場,涵蓋汽車、卡車、大米與部分農產品等。此外,日本還將對美國投資高達5500億美元,美方可望從中獲得90%的利潤。」
協議公布前,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於本週二在白宮與特朗普會晤。儘管細節尚未全面公開,但外界普遍認為,美方在談判中取得主導地位。
對此,巴克萊銀行分析師Michael McLean指出,這項協議「雖未惡化,但也難言有利」,他認為日本是以較低的汽車關稅換取了較高的對等稅負,最終結果呈現平衡。
為其他國家設定標準
美銀證券則認為,對日本企業而言,關稅框架已確定,有助於企業重新調整定價與利潤預測。該行表示,許多日本企業的盈利預期可能已反映大部分負面影響,股價或已接近底部。
與此同時,《金融時報》報導,美國與歐盟也正接近達成類似協議。根據報導,美歐協議內容將包括對歐洲進口商品課徵15%基準關稅,同時豁免特定品項如烈酒、醫療設備及飛機。但若雙方未能在8月1日前敲定協議,歐盟準備祭出高達930億歐元的報復性關稅。
美銀分析師指出,美日協議或成為未來與歐盟、加拿大及墨西哥等國談判的參考範本。「如果其他國家也接受15%的稅率,那這將成為未來談判的最低標準,甚至可能出現更高的要求,」由秋辻正志領導的分析師團隊寫道。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隨著特朗普加快推進對等關稅政策,全球貿易格局正面臨重大轉變。各國在與美談判中,將不得不在接受部分讓步與面對關稅報復之間權衡利弊。未來數週,其他經濟體的回應將是觀察全球貿易趨勢的關鍵。 (編輯部)